津派国画简论(七)|王振德

2025-09-11


文|王振德


未标题-1.jpg

王振德


画风秀逸精妙的陈少梅是“津派国画”注重功力的典范人物。陈少梅(1909-1954年),名云彰,又名云鹩,字少梅,号升湖,湖南衡山人。自幼随父陈嘉言学习诗文书法。父为清末翰林,遂移居北京。十五岁师从金北楼,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十七岁转入湖社画会。二十一岁(1930年)时创作获“比利时建国百年国际博览会”美术银奖。二十二岁(1931年)到天津主持湖社画会天津分会工作,长期从事创作及教学工作。历任天津私立文华美术学校校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文艺工会负责人。少梅早年以工笔人物斐声画坛,青年时期到天津转以山水为主,进而以工笔人物与青绿山水合璧,兼画花卉。是一位山水、人物、花卉、畜兽兼擅,工笔写意俱佳的诗书画全才。在山水画方面,青绿、浅绛、水墨均有高深造诣。广泛汲取宋郭熙、李成、王诜、米芾、燕文贵、许道宁、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元赵孟頫、黄公望、盛懋、倪瓒等名家优长。到天津后又从明代吴门画派和浙派名家作品中取精用宏,同时把握明代华亭派董其昌、赵文度诸家精髓,形成了豪逸空灵、秀丽精谨的美妙画风。其人物多以才子佳人为题材,擅画条屏,《金陵十二钗》十二条屏、《老子、东方朔、葛洪、杜甫等人物条屏》可谓代表作。其《西园雅集》更以恢弘气度集人物、山水、花卉于一图,古雅清丽,场景壮美开阔,充满诗的意境。建国后创作《江南春》《浴牛图》等佳品歌颂劳动民众,继古出新,具有时代特色。他以小笔画大幅、以北宗寓南宗、以灵秀融豪逸,以古法写今意,开创了精妙独特的笔墨语言,取得了卓异的艺术成就。

倡导动植物写真画风的陆文郁继张兆祥之后,一度居于津门画坛盟主地位,与刘奎龄、刘子久、刘芷清、萧心泉并称“津门五老”。陆文郁(1887-1974年),字辛农、莘农、馨农,别署老辛、夕阳芳草坞主、火药先生等。斋名蘧庐、见真吾庐等。祖籍浙江山阴,世居天津。幼年家贫,靠长姊陆阐哉教养成人,读私塾时娱情书画。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四岁时,拜张兆祥为师,攻习花鸟、山水、人物及书法。翌年,由张先生代定润格,悬画各南纸局,开始以书画润笔养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供职《醒俗画报》,以文图并茂形式抨击黑暗腐朽现象,并支持张城《昇官图》发表,其言行正直,颇有火药味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受日籍教师启示,由花卉写生迈入植物学研究。宣统元年与顾叔度等人创立“生物研究会”,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出版《生物学杂志》,获南洋劝业会铜质嘉禾奖章。民国初年去日本参加“大正博览会”,旋赴美国旧金山参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馆陈列工作。归国后与严智怡、华石斧、俞品三创办“天津博物馆”。民国十二年(1923年)组织蘧庐画社,编撰《蘧庐画谈》,将西画科学理念与传统工笔花卉结合起来,开创“生物学画派”。陆辛农擅长工笔花鸟画。其创作既有恽南田、邹小山、王武、张兆祥等人笔法,又有研究植物、动物和实地写生体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平生喜画花鸟四条屏。尝作《百花手卷》,长达数丈,展销时被日本画商购去。建国之初,陆辛农被聘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为新中国文艺事业贡献了晚年余力。其著作有《蘧庐画谈》《蘧庐诗集》、《天津书画家小记》、《印月移拓泉》、《植物名汇》十余种。弟子有黄士俊、俞嘉禾、刘维良、章亚子等人。



编辑 │ 冯冬


0.gif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