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派国画简论(四)|王振德

2025-08-26

文|王振德


未标题-1.jpg

王振德


关注社会现实的画家张瘦虎,以人物故事画享誉津门。张瘦虎(1868-1922年),名城,字寿甫、寿父、受甫、受绂、虎父、愁父、受父,号瘦虎、小白云溪客、鹤守庵主。原籍江苏武进,流寓天津。幼承家学,能文善画。对山水画、人物画均有造诣,更能将人物画于山水之中,颇受时人青睐。尤以工笔仕女驰名,人称“张美人”。辛酉(1921年)创作仕女条屏,分雨过采苹、人面桃花、桐荫吟月、梅香清梦四则故事,笔致清逸灵妙,人物温婉多情,赋色淡雅空明,充满迷濛幻化之美,得改琦、费晓楼诸家画意而自有创新。曾供职于北洋客籍学堂、直隶实业厅、直隶教育厅。在直隶省立妇女职业传习所高级刺绣科教图画课,手传心授,颇受弟子们欢迎。

其作品参加天津美术馆历年画展,深受观众好评。1915年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万国博览会,张城国画创作代表中国参加展览,荣获古铜奖牌。多次应邀为天津文美斋南纸局画花卉笺,为士林所喜爱。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清末(1905年)天津南段警察局总办段芝贵以女伶杨翠喜献给御命钦差载振贝勒,欲谋取黑龙江巡抚之职。张城得知内情,特意创作《昇官图》投寄天津《醒俗画报》,款署“醒汉题”、“愁父稿”,钤上名章。图中杨翠喜坐竹椅上,手持绘有黑龙江地图的折扇,段芝贵跪伏膝前且以右手指巡抚官帽,作乞求之状。杨翠喜与段芝贵皆按写实方法画之,使人一看便识。在社会上轰动一时。张瘦虎以艺术方式关注津门现实,成为“津派国画”第一代的亮点。其子张肖虎是音乐家,曾任天津工商学院音乐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等职务。

在天津功成名就的黄山寿,为“津派国画”的雅俗共赏,注入了生命的活力。黄山寿(1855-1919年),名曜,原名丽生。字山寿、旭初,号旭道人、旭迟老人、龙城居士、勖道人、宽谷、龙城逸史、裁烟阁主、茶山樵子等。斋名久庵、妙吉祥庵、四明摧廨等。江苏武进人,久居天津。幼年家贫,专心于书画。书法攻习魏碑唐楷及清初郑板桥、恽南田行书,逐步得其神韵。画则人物、仕女、青绿山水、双勾花鸟及墨龙、走兽、草虫、墨梅、竹石等无一不学,十余岁即以书画为乡贤所称。青年时期经尊长举荐入仕,官直隶同知,与津沽翰墨名士往来切磋,书画突进,积年大成。所画《课子图》等人物画、《红叶传诗》等仕女画多用工笔重彩,古雅妍秀,汲取陈老莲、改七芗等笔法而润以诗意,与津沽刘小亭、张城等名家争奇斗艳,所画山水承续宋代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马钦山,元代赵松雪,明代文徵明、唐伯虎等文脉,笔力酣畅劲健,色彩庄重绚丽,情调喜庆吉祥,雅俗共赏,以大青绿为人所称。现藏上海博物馆的《秋山飞瀑图》及《秋山访友》等作品堪称代表作。间作墨梅竹石,颇有文人画的神韵。其花鸟画多双勾填色,灵妙生动,栩栩如生,活泼宜人。其成名之后的书法多用行书,味似恽南田。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山寿遭逢战乱,处境困窘,乱后曾钤“沽上余生”之印。其为天津同文记所画百花笺,极妍尽态。因同文记雕板技术不如文美斋,故被张兆祥百花笺所掩。五十岁后,离津寓沪,以卖画为生。

终生致力于书画文史事业的徐世昌,对“津派国画”的贡献举世公认。徐世昌(1855-1939年),名世昌,字卜五、又字菊人,号东海、弢斋、退耕老人,别署水竹邨人。世居天津。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任翰林编修。官至军机大臣、东三省总督、怀仁阁大学士。辛亥革命后,出任国务卿、民国第五任大总统。他以“文治总统”自命,面对欧美和日本列强的军事、经济、文化入侵,出面创建旨在“存人、存性、存礼、存治”的“四存学会”。1920年鼎力支持金北楼、周肇祥等人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并自任董事长和名誉会长。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日本东京、大阪等地举办的四回七次书画大展中,徐世昌均有书画创作展出。1922年下野后回天津做“租界寓公”,将“晚晴簃诗社”改为编书处,编撰《清儒学案》、《颜李丛书》、《大清畿辅先哲传》《退耕堂集》数十部著作。在其 1939 年辞世前的十七年寓公生活期间,专心从事文化及书画事业。1926年任东方绘画协会中方会长。1928 年支持中国画学研究会创办《艺林旬刊》(后易名《艺林月刊》),亲自题写刊名,多次发表山水画或花鸟画,连载其《归云楼题画诗》。所画《松岩叠嶂图》气势超迈、清逸自然,现藏天津博物馆。所画《小园名花》构图豪纵,笔墨色彩灵动自然,现藏天津文物公司。平日喜画松竹菊石,皆洒脱清劲,格调静雅。书法汲取宋代苏东坡、黄庭坚及宋徽宗笔法而自具风貌。王梦白、刘子久、陈少梅落籍天津时,都曾得到徐世昌的帮助。



编辑 │ 冯冬


0.gif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