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派国画简论(三)|王振德

2025-08-03

文|王振德


未标题-1.jpg

王振德


画路广泛、堂庑深邃的马家桐,是“津派国画”第一代班底的核心人物之一。马家桐,生于1861年,卒于1928年以后,大致活了七十岁左右。字景韩、景含、井繁、醒凡等,号橄澹园丁、厢东居士、未思居士、耿轩主人、皕印庐主等。因得汉代铜印镌有“佳同”二字,遂又自号佳同。其画室名耿轩、皕印庐、吉罗老屋、邃巢、唪斋等。早年学画于孟毓梓,山水、花乌兼学。一度追随师兄张兆祥,获益甚多。后学明清名家周之冕、吕纪、恽南田、蒋廷锡、王忘庵等人传统画法,同时汲取海上四任(任熊、任薰、任预、任伯年)绘画营养,不断强化诗文书画篆刻等综合修养,逐步形成古雅精妙、堂皇瑰丽的绘画风格。平生边临习古画,边创作书画,边收藏法书名画,兴趣十分广泛。所画花卉翎毛生动逼真、楚楚有致。用笔挺秀洒脱,赋色温润古雅,章法精谨巧妙,既合古典矩范,又有时代新意,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喜画巨幅大屏,气宇轩昂,堂庑壮阔,俨然大家风范。书法综合王羲之、米元章、黄庭坚、文徵明而参以已意,用笔瘦劲清逸,别具自家书风。兼擅篆书隶书。其篆印以汉印为根基而灵心自运,自谓“马氏汉风”。据唐商鱼先生讲:“马家桐为王襄刻印四方,皆有汉骨而具时风。”马家桐精于书画鉴赏,平生经眼古今名作甚多,多以笔墨气韵和款印纸绢鉴伪真,为时人信服。与书法家孟广慧友善,二人皆精于仿古,人称“津门二甲”。与同门张兆祥、王铸九、徐子明以画驰名国内外,时谓“津门四子”。但马家桐勤于学习,其师孟毓梓逝世后,便将师兄张兆祥视为师长,时常请教问安,时人引为美谈。

天津书画会首创者刘小亭,是继张兆祥之后导引“津派国画”第一代的关键人物。刘小亭(1843-1924年),名陈,又名世贤,字小亭,号东阜,回族,笃信伊斯兰教。世居天津西北角。擅诗词歌赋,精山水,喜篆印。《津门杂记》说他:“诗笔清奇,画山水学南宗嫡派。兼工铁笔。”初以诗词篆刻名世,后拜孟毓梓为师,诗文书画遂获大进。其山水同时汲取津门先贤陈靖、史源绪诸家营养,加之南游吴越,饱览南北名山大川,使笔墨甚得江山之助。层山叠嶂、飞泉幽谷、白云绿水、古木疏林、楼阁屋榭,无不尽收笔端腕底。画风高古清逸、静雅宜人,无作家匠气,有娄东派遗韵而不乏创意。所钤印章皆为自刻,有“津门刘陈”、“小亭诗画”、“率直”、“回也不愚”等图章钤画。精于画论,认为“若能静气浮动于楮墨之间,则六法之妙自然赅备矣”(题甲寅自作《溪山草庐》)。曾为严范孙摹写朱岷《秋庄夜雨读书图》等名作。尝与“沽上陈人”陈珍结交,组建藤香馆诗画社,同沽上名流梅小树、张师济、梅绍赢、从择三诸人定期雅集。不幸陈珍英年早逝,小亭为痛悼亡友而改名为“陈”。又游海上,与任伯年、朱梦庐文墨往来,交谊日笃。一度入幕左保贵将军营地,文秘军务,不惮劳苦。甲午之战突起,左公殉国,他为之收户成殓,扶灵安葬,纪文致哀,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辛亥革命后,定居津西大园村,日日以诗画自娱。后接受严智怡盛情邀请,与梅韵生、张瘦虎、尹澄甫诸公在中山公园成立天津书画会,积极襄助天津美术馆开展书画教学和创作活动,热情提携后学,特别鼓励回民子弟学习书画,人品艺品为一时楷模。其弟子有顾叔度、刘芷清、刘伯年、穆云谷、穆子荆等人。



编辑 │ 冯冬


0.gif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