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社以外-中国画学研究会
中国画学研究会1920年5月29日成立于北京,会中核心人物如:金城、周肇祥、陈师曾、萧谦中、金章、陈半丁等都是传统画派的名家,号召力巨大。再加上自1920年至1926年的几次中日联展的推动作用,很快使画会的人数由最初的30余人达到了200余人,到了1947年会员更是增至1000余人。周肇祥、萧谦中、徐操等还兼任北平国立艺专或京华美术专科学校的国画系教授,周肇祥本人更是力促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的创办与运行。研究会很多会员完成会中学习后,在各大中小学校担任教员导师,仅在京津充任教职者,就多达四五百人,培养了大量的中国画人才。
中国画学研究会每月逢三、六、九为固定的例会日期,会员与评议以雅集的方式聚会见面,内容基本上是相互切磋画艺和授课的环节。在教学方面,中国画学研究会以“精研古法”为教学目标,以带领学员赏析和临摹古典原作以及老师作品为基本的教学途径,对中国画的技法和理论进行较深入地研究,这是学习中国画的传统模式。
目前尚不清楚中国画学研究会具体的授课时长和教学内容,但是大致可以知道的有两种教学形式:
1.集体教学形式。这种形式兼有教学、交流双重功能,而且定期举行,也可称为例会。例会的会场悬挂古今名人字画,大家共同欣赏,这是一种文人雅集式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通常是由师生共同研讨导师讲解示范-学员观摩练习等环节组成。金城是画会核心之一,有众多弟子,在画学会当中一直承担着主要的教学任务,他的教学形式也基本如此。
2.师徒相传的单独授课形式,这是传统的教学形式。蔡元培曾说中国画学研究会所教授的科目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界画四科,梁得所也曾提到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教学情况,在科目的设置上与蔡的提法基本一致,可见分科教学在单独授课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实现。比如金章在会中就教授“鱼藻画法”;秦仲文从师于陈师曾、贺履之;王叔晖师从徐燕孙等,都是各有专师,金章、徐燕孙等还著有专文用于教学。周肇祥后来将这种分科“精研”的教学方式借鉴到了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馆)。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两种教学方式与内容在中国画学研究会中的教学体系中是相互交叉的,多头井进,体现出了社团性质的业余美术教育教学的灵活和变通,也为稍晚的湖社画会提供了直接的样本。
1930年6月湖社画会在天津举办第四次成绩展,某校教授杨清我女士在参观之后,竟辞去校务,来北京向陈少梅学画。这一事件让金开藩产生了建立湖社画会天津分会的想法。不久,天津青年王良生经金开藩介绍拜惠孝同为师学习国画,他后来也成为湖社画会天津分会的发起人和招生接洽人之一。《湖社月刊》的《画界无线电》(后改名为《画界琐闻》)栏目也对此事做过报道。
第38册第9页
刊载《湖社试办天津国画传习社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