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北京传统画派的业余美术教育初探
一以湖社画会为例
文/吕鹏
吕鹏
此外还有姚华、邱石冥等人1924年发起创办京华美术专门学校(院)(1924-1952)设有国画系、西画系、图案系、美术教育系,教授十几人,多为北京画坛名家。特别是1925年北平艺专停办时,京华美术学校及时弥补了当时高等美术教育的空白。辅仁大学(1927-1952)是一所由天主教会创办的大学,最初设有“美术专修科”,1942年改为四年制美术系(绘画系)下设国画组,1952年随整体学校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总之,以上学校和社团的美术教育活动都从客观上成为了传统画派推广理念的重要实践基地。为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为代表的业余美术教育和他们的画家提供了参照和拓展的空间。
二、以湖社为例的业余美术教育模式
1926年9月6日,金城从日本归国途中去世于上海。次年1月,由其子金潜庵和金城生前一些亲传弟子和生前好友从中国画学研究会分离出来,组成湖社画会。湖社全面继承金城的艺术和教育理念“精研古法,博采新知”,并进一步提出“应时事之要求,谋美术之提倡”“保存固有之国粹,发扬艺术之特长”的艺术主张。作为传统画派的画家群体,他们为了自身的发展,力求在北京地区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举办例会雅集、举办展览、出版刊物,湖社还极其重视美术教育的作用。
编辑 │ 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