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禹
金城
二、“湖社”之“十大湖”
纵观20世纪初中国绘画继往图新之路,可谓英才辈出,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湖社画会的“十大湖”们。
由于金城自号“藕湖渔隐”,他的众多弟子为表达对崇敬景仰之意,也大多以“湖”为号,而所谓“十大湖”者,即指其中最得金城器重,画技最优且影响最大的一部分弟子,又因其作品多在北京琉璃厂展售,且“深得赏家喜爱”,故又称“琉璃厂内十大湖”。
“十大湖”画人虔心践行“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之“师训”,守持传统也标新立异,创作“不染时尘”,追求人文情怀与笔墨技能的和谐统一,一时影响甚广。然而,“十大湖”却并非限于十人,而是在人员构成上时有变化和扩充,据考,通常被归为“十大湖”者,盖有刘饮湖、惠柘湖、李枕湖、赵明湖、张南湖、李五湖、陈东湖、陈梅湖、张湛湖、陈昇湖和李晴湖等。他们一脉相承,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轨迹。
刘饮湖,即刘子久(1891-1975),原名光城,天津人。金城“名徒”且位列“十大湖”之首。他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会员、湖社画会评议和天津市立美术馆长兼国画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市国画研究会主任及市文史馆馆员。饮湖先生“取径宋元而得其梱奥”,作品既见古风,又不失个人面貌。他的北宗山水开启天津国画山水一代新风,“称雄于天下”,并被誉为“新山水画的开路先锋”。在天津画坛,他与刘奎龄并称为“天津二刘”。又与萧心泉、陆辛农并称“画界四老”。饮湖先生还是优秀的教育家、博物学家和天津美术事业及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先后培养了刘继卣、王颂余、刘维良、孙克纲、严六符等一批驰名画坛的杰出人才。
惠柘湖,即惠孝同(1902-1979),原名惠均,字孝同,别号松溪、晴庐,北京人。1920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1924年曾与溥雪斋等创办松风画会。后协同金开藩共组湖社画会,任画会评议、副会长,湖社天津分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委,中国画院艺委会主委,新国画研究会常委等职。柘湖先生专攻山水,传统功力深厚。他创作的“新山水画”追求“古法与今法相融,造化与心源相通”,是“京津画派”首创人及代表性画家之一。还曾在北平艺和国子监国画补习学校传授画艺。
李枕湖,即李鹤筹(1891-1974),名瑞龄,字鹤筹,山东德州人。1920年起先后任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会员。他师承金城学习花鸟,后受教于天津画家张兆祥。“刻意于宋元明清传统”,长于小写意,尤擅没骨。他以画芍药、八哥闻名,有“八哥李”之美称。曾在燕京大学、北平艺专、天津艺术学院及河北师院绘画系任教。
编辑 │ 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