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早期书画家(九)|王振德

2025-01-06

文|王振德


未标题-1.jpg

王振德



另有杂剧作家刘君锡,人称“白眉翁”。燕山(今蓟县-带)人,活动于元末明初。元时居官省奏,性耿介,人或有短,正色责之。平素以志节自许。所作杂剧有《石梦卿三丧不举》、《庞居士误放来生债》《贤大夫疏广东门宴》等。自幼即擅书法,行草流畅自如,得唐孙过庭笔意,墨迹曾流传于津门,不幸毁于“文革”中。

此时燕地画家很多,如李有(字仲方,先名立义。善画古木竹石,笔意高远)、乔达(字达之。山水学李成,墨竹学王庭筠、文同)、刘德渊(字仲渊,墨竹学刘自然)、张敏夫(喜画墨竹,学顾正之)、高吉甫(喜画竹石,宗刘自然)、刘广之(善画墨竹)、焦善甫(善画花竹人物,尤长写貌)等,其具体情况,尚待进一步查考(据《图绘宝鉴》)。

由于元朝蒙古贵族需要利用多种宗教麻醉被统治的各个民族,也由于帝后显贵热衷于兴修宫苑寺庙和绘织“御容”等事务。作为元代盛期著名画塑家的刘元很值得作一介绍。刘元又称刘銮,字秉元,天津宝坻人。少时爱画爱塑,后出家拜青州杞道录为师,在道观过起了道士生活,学会了油漆彩画、泥塑铸金等技艺。后又拜著名的尼泊尔籍画塑家阿尼哥为师,进一步提高了铸塑西天梵像的本领,同时培养出张提举等一批弟子,为当时京津地区的寺庙观庵画壁塑像,所作神仙佛子无不形神毕肖,呼之欲出。据《明史》记载,刘元为上都三皇庙塑三皇神像,精湛绝伦,当时天下能工巧匠无不惊倒叫绝,因此轰动朝野,元世祖忽必烈降旨召见,先后两次赐宫女为妻,并官拜秘书卿、正奉大夫、昭文馆大学士等重要官职,令其掌管建筑、铸造、文笔书画等事宜。元世祖巡幸各地,曾多次召刘元随从。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后,更为宠爱刘元,曾下手谕给刘元:“非有旨不许为人造神像。”刘元在元代从事艺术五十余年,主要从事神像塑铸,他的绘画本领是依附于塑铸神像的。相传他为大都东岳庙塑造仁圣帝像时,将仁圣帝塑得巍巍然有帝王之度,但塑侍臣像时却一时拿不定主意,当翻阅秘书省图画后,看到唐魏征的画像,才受到极大启发,惊呼:“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于是即刻跑到庙中一鼓作气塑成了,并得到士大夫们的交口赞叹。元代京津一带寺庙(如北京白云观、广济寺、香山寺,宝坻广济寺、东岳庙)的神像大多出于刘元师徒之手。与杨惠之被唐代尊为“塑圣”一样,刘元被元代推崇到雕塑界至高无上的权威,他的雕塑作品被视为元代模本,直接影响到近代寺庙神像塑造的风格。1932年清华大学梁思成教授考察宝坻广济寺时,对寺内神塑曾有肯定的评价:“……若按手法定时代,殿内诸佛显然可分别出两种不同手法来,三大士像及侍立诸菩萨像属于一种;朝服像卫法神像及十八罗汉、五大师菩萨属于另一种。三大士像及诸天神(四大天王)像貌一一奇古,不类近代装。考其手法,乃刘元所改塑也。刘元乃元代最有名的塑像师,通称‘刘銮塑’。刘元,实即刘銮,宝坻人,非两人也。”并认为“三大士像衣褶流严,雕饰精巧,在明清雕塑中,难找可与比较的作品。而三大士的手,精美绝伦,可说是殿中雕塑中最精彩之作。这三尊像,大致相似,而姿态服饰略有不同,手势各异,显示了西方哥特式的庙堂雕饰,显然不是一个普通的匠人所能做到的,足以成为元塑的代表”(《明史》、《宝坻县志》《元代画塑记》《宝坻文史资料选辑》)。宝坻县史各庄在20世纪发现刘元所撰所书《刘将军碑》,计有严谨遒劲的楷字二千余个,足以显见刘元的书法功力。





编辑 │ 冯冬


0.gif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