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一宁
二、陈师曾的进化史观
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以字行,号朽道人,别号槐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师曾家族的文化背景极其显赫,其祖父陈宝箴为清光绪年间湖南巡抚、维新名臣,父陈三立为晚清著名诗人,弟为近现代史学大家陈寅恪。陈师曾本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画家、篆刻家,同时也是成就斐然的美术史家。笔者选取两个陈师曾以进化史研究撰写中国美术史的代表事件,即“中国画进步论”的提出和《中国绘画史》的成文为线索,用以分析陈师曾对进化史观的理解和运用的阶段历程。
陈师曾提出“中国画进步论”,最根本原因在于他对新史学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和对进化史观的笃定。20世纪初叶,美术界全面否定传统和全盘西化的言论甚嚣尘上,其混淆了美术史主客体观念,以即存在的西方审美体系为主体套用或同化中国美术。此等思想不仅受到以陈师曾及金城等人的强烈反对,还在近邻日本学界掀起波澜。大村西崖(1867-1927)是全世界最早在大学中开设中国美术史课的教授。1921年至1926年间,他先后五次到访中国,实地考察中国美术,并与陈师曾等拥护“传统”的学者群过从甚密。其间他发表《文人画之复兴》论文,同时出版《文人画选》,井在不同场合宣扬自己的理念。在大村西崖发文同时,陈师曾与之遥相应作《文人画的价值》,并将大村的《文人画之复兴》翻译成中文,两文合编《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手1921年发行。陈师曾和大村西崖对文人画的共鸣是建立在以史实为客体,以史观作为主体分析历史问题的高度上,驳斥了许多对中国美术全盘西化论的观点。
陈师曾对于主客体的认知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梁启超等学者的“新史学”。梁曾就历史撰写中主客体的问题分析到:“史学之客体,则过去、现在之事实也;其主体,则作史、读史者心识中所怀之哲理也。有客观而无主观,则其史有魄无魂,谓之非史焉可也。”前文所述,陈师曾拥有显赫的文化背景。这不只为他莫定了传统的基础,家族的社会资源同样影响巨大。陈氏一族与梁启超家族为世交,梁启超本人与陈师曾的私谊也非同一般。梁启超在陈师曾追悼会上对其才学及人品予以极高的评价井称其“在现代美术界可称第一人”。梁启超对于陈师曾在主客体认知层面的启发为陈师曾进化史观构建奠定了基础。也借由此,陈师曾完成了“中国画进步论”的第一阶段,确立美术史研究的主客体。
编辑 │ 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