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一宁
内容摘要:
陈师曾是现代形态中国美术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推崇文人画传统的同时也热衷以新生的进化史观著书立说,借此弥合重塑传统与现代观念之间的冲突间隙,并最终为中国美术史的“改步变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以陈师曾及其著作为主体,结合进化史观诞生演进与美术学科构建的历史背景,参照同时期中国美术史及其撰写模式的比较分析,力图探究进化史观对20 世纪初叶中国美术史研究和撰写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
进化史观;20世纪初叶;中国美术史;陈师曾;中国画进步论
陈师曾
一、现代形态中国美术史的诞生
20世纪初叶,美术学科体系已现雏形,撰写中国“美术”及共相关问题的专门史——中国美术史应运而生。孽永年曾分析道:“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先后经历了'改步变古’‘推陈出新’和’‘交流开拓’大历史时期。”中国美术史开始“改步变古”是由学科性质和历史背景决定的,其发展历程中始终伴随着美术学科整体构建和新史学传播迭代的双重影响。
“20世纪中国学术明显受到西潮影响,而以西学分科为基准强调学术的专科化大约是20世纪中国学术与此前不同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此潮流中,美术学科获得独立地位,其学科本位也由政治宣教和哲学思辨转向艺术审美。艺术审美需要建立对应的审美评价体系,例如西方的审美评价体系是由美学、艺术学、艺术史以及美术史等等共同构造完成的。但是、中国传统画学却仍湮没于各种体例的史料中漫漶不清难成体系。在西方审美评价体系的影响和挤压之下,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本民族审美评价体系就显得迫在眉睫。而在这个体系之中,撰写本民族美术历史的专门史——“中国美术史”的地位尤为重要。为中国美术撰史的目的不止在于建立学术理论高地,还能以史鉴今地指引当时中国美术未来发展的道路。
陈师曾 桂花载酒
在中国美术史诞生之际,又恰逢国内历史学之大变革,进化史观作为这场变革的产物如洪流般迅速波及美术史学界。20世纪是中国史学发生重大变化和创新的世纪。在这一世纪里,中国史学经历了从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近代史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转变,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和成熟。西方史学著作和治史观念的涌入,洪流之下中国第一批近代史学家逐渐崭露头角。严复、章太炎、胡适以及梁启超等一批先行学者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适时地将进化、公理与唯物等概念导入历史学的体系之中,进而促使西方进化思想中的史学观念与中国传统的变易史观结合,构建了关于历史发展的认识独到而深刻的进化史观。无独有偶,中国美术领军者之一的蔡元培也是进化论史观的拥趸,他总结美术的发展时说“观各种美术的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附属到独立;由个人的进为公共的。”进化史观诞生之于中国美术史的具体意义在于其摒弃传统兴亡循环的论调,转而辅助学者们以“天然淘汰,优胜劣败”的思想对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方向、史料发掘方式、主客体之别以及通史分期等等中国美术史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在20世纪初叶美术框架形成和进化史观散播伊始,中国美术史同步开启了自己的学科进化之路。学者们一方面从德国古典美学、日本研究的中国美术史学中直取译制,并与进化史观学汇贯通,诞生了一批与传统画学面貌迥异的美术史著作。另一方面,传统画学或积极或被动地接受了进化史观,将传统史学画学观念内化更新,开启了转捩之路。姜丹书、陈师曾、潘天寿、滕固、郑午昌和俞剑华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对20世纪初叶中国美术史学发展作出了贡献。陈师曾作为当时最具影响的美术史学家之一,其观点兼具古今东西,既热衷于新史学,也扬弃地为传统文人画发声。他很好地厘清了撰写中国美术史的主客体关系,字里行问也体现出对传统与现代对立统一关系的思考。
编辑 │ 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