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彩至美——陈冬至人物画赏析

2024-08-20

万物与我为一有颗淡定的心

——读陈冬至《庄周梦蝶图》


文|曹育民


陈冬至先生的水墨人物画继承了传统绘画技法,他将人文精神融入画中,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尤善神话、历史等题材。他的作品笔墨洒脱率意,收放有度。他运用中国水墨的书写方式——点、线结合,墨、色结合,在干、湿、浓、淡的墨色和线条的变化中,体现出特有的水墨韵味。其画面色彩的运用独具匠心,既注重色彩的对比,又强调色彩的和谐,使整个画面光彩夺目。他以画笔勾勒灵魂,用色彩丰富生活,笔触犹如流动的音符,为世人演绎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美旋律。陈冬至先生的人物画将那些流传中或演绎或真实的人物和故事呈现于纸上,又非天马行空般地杜撰,具有独特的气息和韵味。中国传统人物画一直是世界文化园地中一道奇特的景观,承载并传承着中国历史文化。


图片

陈冬至《庄周梦蝶图》

《庄周梦蝶图》是陈冬至先生历史人物题材中的一幅,画面简约,主题鲜明,神韵悠然,完美的构图体现了写意画自然随性、飘逸淡雅的精髓,再配以娴熟流畅的笔法,挥毫泼墨间不失灵动之气,把庄子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竹林这个舒缓淡然的环境中,庄子坐在一片芭蕉叶上。在进入梦境的那一刻,他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奇妙的景象让他感到亦真亦幻。他在梦境中跨越了时空,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变得模糊。他感受着无限的自由与快乐,陶醉其中,不愿醒来。但见几只蝴蝶翩翩起舞,梦中的庄子亦周亦蝶,其与蝶无分矣。陈冬至先生在墨色和笔意的变化中刻画出庄子形神兼备的形象,渲染了其睡梦之中的状态。他在画中的两段题款分别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耶?恍惚间,周称此为物化。”“庄周身处战国纷争之际,睹诸侯相残……遂慕‘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之道,倡‘齐物我,外形骸,远生死,而求其真宰’之论劝世,于是遂有此‘逍遥自得,游于无穷之千古一梦’。神仙乎?哲理乎?小子不辩也。”

题款引用了《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故事:有一天,庄子睡觉时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快乐得忘记了自己本来是庄子。他醒来时,梦境还清晰地印在脑海之中。想想梦中的事,他竟有些迷惘,弄不清自己到底是庄子还是蝴蝶了。是他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子?这件事让他很有感触。他觉得,有时虚幻的梦境和真实的生活是很难区分开来的。梦境有时能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而真实的生活也会让人有一种身在梦中的感觉。

陈冬至先生在题款中还简述了庄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齐物论”思想。战国时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庄子的“齐物论”应运而生。他提出,世间万物是不断变化着的,人生也在不停地变化着,要消除物、我的区别,消除万物之间的区别,世间万事万物都是齐一的。人类社会一切矛盾的对立面都是无差别的,皆是一回事,所以应停止有关是非的争论,做到忘我,用明澈之心去体认万物,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境界。在庄子的思想中,天、地、人应该和谐统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自然本是一体的,可是很多事情束缚了人的天性,使人不能顺从自然本性发展,因此要打破种种限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类生活的最终目的是追寻幸福和快乐,庄子飘逸洒脱、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了一片自由的天空,也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庄周梦蝶”的寓言可以给后人很多启示,能够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纷扰,找到内心的那片净土。不管人生需要经历多少磨难,或者有多少羁绊,我们都要坚守内心的宁静,豁达乐观,不为形役,不为物累,返璞归真,成为一个精神自由、不被羁绊之人,用一颗淡定的心看待一切,超越名利,超越生死,逍遥自在,在精神上追求“诗意地栖居”。




编辑 │ 冯冬

来源 │ 中国书画报


0.gif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