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响
陈少梅, 湖南衡山人, 著名画家。1951 年,陈少梅创作的《湖南老共产党员——孔十爹》于1952年11月由天津中联书店出版发行。2010年、2011年,《孔十爹》 连环画原创手稿在拍场上多次出现, 并且每次成交价均超过千万元。 陈少梅先生绘画风格怎样,拍场表现如何, 本文为您呈现
东坡诗意图
所谓“惟楚有才”,在中国历史上,湖南涌现了一大批名人将士,在此人杰地灵之地,也出现了美术史上的一代画巨匠——陈少梅先生。 出身书香世家的陈少梅在 15 岁时就加入民国初年由金北楼先生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 ,16 岁时参加了北平的“湖社画会” 。 据说,当时他是“湖社”最年轻的一位成员,二十岁左右其作品就参加了比利时国际博览会, 并获美术银奖,在画坛上开始崭露头角, 其后, 逐渐成为京津一带颇有影响力的画家。
山林逸景 (四帧)
融汇南北 自成一家
陈少梅一生致力于复兴北宗山水,精研古法, 取北宗之精华, 施以南宗之清雅色调, 画坛有“南韵北骨” 之称。先生逐渐突破了诸家门户之见, 兼收并蓄, 充实自己,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其艺术历程与绘画艺术语言的变迁的确令人深思。 他的成功, 对当代艺术家和中国画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借鉴和研究(严蕊 秦岁明《陈少梅绘画艺术语言的变迁分析》 ) 。 何延喆先生曾对陈少梅是这样评论的: “艺术面貌渊穆清华,北骨南风互为表里, 洋溢著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旋律。 ”
仿古 陈少梅早期作品中山水画虽是处于仿古阶段, 但也能看出他的变通和融合过程, 他将郭熙的山耸拔盘回、多鬼面石、 鹰爪树、 松叶攒针等笔法与马、 夏的斧劈皴揉于一纸。 在《仿郭熙山水》 、 《松崖孤舟》 、 《夏山图》 等作品中都得以充分的体现。 以《夏山图》为例, 画面以南宗为法, 受董源影响,山石以点用笔兼披麻皴, 尽显草木茂盛,超凡脱俗, 又浊以青墨润染之, 既得北骨又赋予南韵。 现在所能见到的陈少梅早期人物画, 多为仕女、 高士, 受吴门四家影响较多, 画面设色淡雅。 《桃花仕女》 取法仇英, 桃树下的女子体态婀娜, 以中锋勾勒人物发鬓、 玉肌、 纤指,勾染的率意虚和。 画面暗部以淡赭渲染,桃花的浓淡深浅的变化, 带给人立体感和节奏感, 笔触轻快、 灵动, 桃花的点点红色和仕女的青色衣饰交相辉映, 颇具美感。 衣服线条如春蚕吐丝, 幽淡沉着的韵趣, 恬静古朴。
西园雅集图
成熟 陈少梅四十年代作画题材虽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绘画技巧日渐成熟。 画面风格依旧是浓浓的仿古风格,但在皴、 擦、 点等用笔上慢慢有了自己的味道, 对于布局的深、 远安排得错落有致, 绘出深远的意境, 也有了精致的设计感, 更加注重局部小景的透视感,构图有了不同的变化, 更充分的体现出文人雅士的山林情趣。 受倪瓒影响, 用一河两岸式构图, 将前景山石、 各态林木与远景高山有层次的分离开, 近景山石、 树木, 以颜色分层次, 表现关系明确。作于 1943 年的《春山论道》 绘出了一个宛如仙境的隐世桃源, 人物与背景山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洋溢着浓郁的诗情雅趣, 用皴勾表现山石之景, 树叶的描绘也由具象转抽象, 以点成形, 给人一种刚柔并济的感觉。 这一时期的仕女作品以《金陵十二钗》 为代表, 虽十二幅古典仕女作品风格迥异, 但放在一起却相得益彰,人物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一时期作品不乏有一些用笔简易粗狂的作品, 中锋运笔一气呵成, 起笔收笔皆了然于胸, 收放自如, 似狂草,刚劲奔放。
编辑 │ 冯冬
来源 │ 中国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