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燕萍

2024-06-16

4eb3bb4257082486fdb3f062d1e0999d.jpg

崔燕萍,字墨农,斋号奇香小筑,天津人。自幼习画,后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孙其峰、萧朗等著名教授,并得到梁琦、贾宝珉、霍春阳、史如源、郭书仁、李树森等名家亲传指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和平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天津艺术教育学院教授、天津湖社画会理事。崔燕萍的画博观兼采古今的绘画特点,大多以花卉为主题,画风恬淡高雅,气势生动浑厚,作品中蕴含了磅礴的激情。她创作的葵花题材系列作品,已经形成了其代表风格。作品入编《百年经典——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出版发行了《小写意花鸟画技法探秘》《崔燕萍国画作品集》《国画禽鸟创作技法》等著作,多次获奖并被授予“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


彩墨谱写的艺术人生

文/昕禹

今年夏天酷暑难耐,随手翻看着燕萍的两本画册,一股清新力量袭来。联想近期她参展的几幅作品,心存欢喜。梳理这些经典感人的作品背后,又是一个怎样的艺术人生。

_DSC6247.jpg

崔燕萍天资聪颖,‘艺道家传’少时许多涂鸦作品被当成范本传阅,都说艺术细胞是先天的,的确很早她就呈现出非凡的造型能力,画的花鸟鱼虫无所不工。文革后期她进入721大学,深得老师冯骥才先生文学理论和绘画的影响。而后在天津美术学院深造,师从孙其峰、萧朗等著名教授,同时得到梁崎名师的亲传指教。他是幸运的,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蹉跎迷茫,执着至今。

_DSC6255.jpg


书画是写心写意的艺术,是画者禀赋阅历、性情、学养、品格的综合反映。燕萍是那种心细如发,精致入微的女性,喜欢把自己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结合起来,把平常人的日子过成艺术,客厅里看似随意摆放的一束鲜花或一盘水果,都是燕萍自己动手制作的装饰品,记得一次她将一个盖碗打开拿给我看,一只跃跃欲试的小青蛙,以假乱真着实吓了我一跳。她精准的造型能力,如果不是专业画家,一定是一位优秀的工艺美术家。

_DSC6257.jpg

她爱好广泛,读书旅游享受生活,从笔端功夫看,丝毫没有露拙显嫩之处,恰恰相反,燕萍的素养和经历给了人们一种久违的东西,那种纯正的不放置任何添加剂的气息。清新透彻有一种逼人的纯净。她是静水深流,表面平静内有激情。她说年轻时喜欢古代建安时期的风骨,真有‘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的胆量,如今更喜爱平淡自然,蕴含着传统语码,折射出文人魅力的诗篇。

在快餐文化的今天她显得过于低调,她不善宣传炒作常说‘让人们先认识你的画再认识这个人,让作品说话’。画界的朋友都说燕萍淡泊心静,举手投足中有浓厚的书卷气,这就是她的个性。如果说一个人是一本书,那这个年龄的女人就是一本精装巨著,翻开每一页都是她非凡追求的写照。

_DSC6274.jpg

走进崔燕萍的画室,有幸看到了一叠叠写生稿。各种姿态的禽鸟有飞、鸣、栖、跃、斗的姿态。她说小鸟有婴儿般的眼神,惊恐、喜悦、愤怒十分可爱。她曾多次去菏泽洛阳,风里雨里写生了牡丹各种姿态。还有厚厚一本向日葵的速写,这些练就了她扎实的基本功。艺术家奥托莫德尔松说“自然对我们来说是一部字典,我们在哪里寻找词汇。”艺术确确实实潜伏在自然力,谁能把它剥离出来谁就占有了它。

_DSC6275.jpg

欣赏崔燕萍的作品,八九十年代趋于北方画法,秉承大气泼辣的风格。后来又临习了任伯年等岭南画派的作品,把那种色墨清雅的光感融入到了作品中。因此他的作品有情不外露笔力内蕴,清雅娟秀的作品,还有厚重味浓的泼墨作品。从中可以感到她细致入微和豪放粗狂的双重性格。她的老师孙其峰先生说:“崔燕萍的作品有阳刚之气,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_DSC6277.jpg

看她作画时一副自若的神态,严谨中一丝不苟,泼洒时豪气满胸。她用沉着、涩重的用笔组成线,缓慢放留自如,看似飘逸实则柔中带刚有浓厚的金石味。看她在泼墨中用水渗破,有时用焦墨重笔皴擦,出现了苍中带润、湿中见亮、浓中见清、淡中见厚的效果,高度的笔【情墨趣体现了作品的高格之风。

因此燕萍笔下的紫藤小鸟,牡丹梅花··是有生命的。例如(日光七彩融于一白)墨牡丹洗尽铅华。(梅兰竹菊)(春夏秋冬)古意浓郁颜色温婉而又出新。似乎有开启心灵之窗的意境。

朝阳.jpg

崔燕萍的葵花情结源于她十六岁那年,下乡到西北内蒙古巴盟插队,视为掌上明珠的她,开始干的就是挑土挖沟,手上脚上都磨出了血泡,后来她躺下了一连三天水米未进,朦胧中梦见了家里的爸妈。再后来她跑到知青房后的一片葵花地,觉得花朵朝向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她依偎在葵花下,一种思乡离愁的情绪焕发了他对葵花的情感。她创作了一幅(向阳心事有谁知)的作品并发表,得到很多人的共鸣,说作品代表了那一代人的心声。

春华无数唯葵花的太阳色,可谓焜黄华叶留有余香。葵花的品高质朴,磊落自然。不雕琢卖弄。有健康执着雨露丹心的情怀。她说尤其是晚秋季节的葵花,枝干让花盘压弯了腰,叶子已经枯黄萎缩,丝丝缕缕。但怀抱着种子把最后的营养都孕育了生命,是无怨无悔母爱的精神。她找到了与自己气质,个性更契合的题材,寄情于葵花,画的不是感觉而是对人生的思考。

锦绣前程.jpg

在探索创作向日葵的作品中,不比逸笔草草,需要一种勇气和胸怀。她喜欢空灵含蓄的作品,可向日葵给人的视觉浑厚火辣,它借鉴白石老人大俗大雅的用色方法,用鹅黄色、矿物色点写花头,墨写枝叶,这种大黄大黑的视觉非常震撼。看她作品叶子粗狂的用笔,叶柄优雅的穿叉,花瓣活泼的跳跃,线与面的组合,色于墨的碰撞,完美的描绘了沃野金花的交响。崔燕萍说这些都是创作过程中情绪的享受,也有作品被人们充分理解和想象带来的安慰。

澳门回归时,她受约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馆,举办了1999年---2000年跨世纪的个人展览,题为【华夏同宗心向祖国,崔燕萍艺术展】她创作了60余幅以向日葵为题材的作品,这组笔墨酣畅,色彩浓烈、形态逼真的佳作震撼了无数观众。葵花也成为了她日后的代表作。

凌云图.jpg

近年来她以葵花题材创作的作品有《朝阳》《同宗》《沃野金花》《蒸蒸日上》《望日莲》《多籽多禄》等,许多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展,并多次获奖。有的作品得到美术馆、博物馆等专业机构的收藏,还有作品当做国礼赠送外国使节,并受到很多收藏家的青睐。

崔燕萍把书画视为生命,可并不是唯一。在创作的同时还有许多教学工作,为了教学她先后出版了《小写意花鸟画技法坛蜜》《国画禽鸟创作》等技法书,每本书都要历时一年的时间,从写生、步骤到创作,文字理论到实践。在如今这个喧闹的社会,能够潜心研究,静心著书的为数不多。这些书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后,多次再版。深受大中院校和爱好者的欢迎。

鸣春图.jpg

艺术家的修养应该是全面的,立体多层次的,那种艺术范文化味是养出来的,她需要知识的滋润,文化的熏陶,修为和品格的支撑。绘画是一种智慧,一门科学也是信仰。

却早誉以期远道,津沽闺秀的笔墨沉香,赢得了人们的目光。她自谦自己是如米小的苔花,小蓓蕾已经成为了一枝独秀的奇葩,相信她会有更精彩的艺术人生。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