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益多师 不拘一格——陈福春艺术作品欣赏

2024-06-16

       当人们站在那用千百年的历史积淀所堆砌起来的座座艺术高峰面前,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莫名的敬畏。是啊!高山仰止,古往今来,多少在艺途上奋力攀登的人们,为了接近那诱人的峰巅,甚至怀抱“山到绝顶我为峰”的企望,在上下求索。然而,由于中国画这个大系统是由不同的各自独立的子系统组合而成,这就使得更多的人们在探求途径的时候不得不攻其一点而不及其余。于是,就出现了许多或精山水或善花鸟,或以写意名世或以工笔称著的各有专攻的专门家。尤其是在科学艺术都日益细化的今天,这种现象更显突出。说来也是,仅攻其一端,而企盼有所成就已属不易,更奢谈全面出击。于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只能是居于一隅穷经皓首,期待着有朝一日在艺海中泛起哪怕是一个微小的浪花。

  但是,有大志成大器者,是决不甘心于偏居一隅的。他心游万仞精鹜八极,纵横于艺苑瀚海,以过人的才智和勤奋,成就了那许多人所想而不敢为的奢望。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陈福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志于大成者,并为真正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而正在奋起努力着。我与他的相识可以上溯20多年,先同学后同事,目睹了他在艺途上跋涉的多多步履。福春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敏而好学者,他不仅山水、花鸟俱擅,工笔、写意兼精,而且旁及书法、篆刻,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从这里选登的几幅绘画作品便可以见出他才艺的一斑。

  陈福春先生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固然有他的勤奋和聪颖,更离不开他的转益多师,他的不拘一格。东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学习中十分讲究师承,为此,人们都在努力拜求名师,以求得传承有序。若从此而言,陈福春是幸运的。由于他的勤学好问,在进入天津美术学院学习后不久,就得到了王颂余、孙其峰、杨德树、白庚延、霍春阳等名师名家的注视,并在接下来的20多年间,受到了上述名师的不断教诲,为他的学习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福春的幸运还在于这些位名师都没有门户之见,鼓励并支持陈福春的转益多师,这样,也就为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视野。转益多师,不拘一格,可以说是陈福春先生多年来勤于书画的一个基本路数。为此,他下江南,赴塞北,向自然学习向古人学习,更向那些已经成名的大师和尚未成名的同道们学习。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一个学习背景,陈福春的书画技艺的大进有了丰厚的底蕴和后劲。

  如果综其大要,则他的转益多师,不拘一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学术观点上的择善而从,不守成见,始终保持较为宽阔的学术视野。如此,则为其进行的书画艺术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2、注意追踪书画理论及艺术实践的前沿动向,适时调整自身态势。籍此保证他的理论建设和艺术实践始终保持着与时代同步。3、表现方式上的不囿门户,四处探寻,只要有利于其艺术语言表现,就大胆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如此,就使得他的作品有了众多的养分来源。4、一件作品一个面貌,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从而保证了风格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总之,转益多师使得他得以左右逢源,不拘一格又使得他能够纵横驰骋,这样,也就造就了他在艺苑瀚海中的自由行动,以及其发展强力后劲。正因为陈福春先生的艺术实践是在其明确的艺术理念下进行的,所以他的艺术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陈福春先生的艺术必将在今后为更多的世人所瞩目,他那有志于集大成的志向也一定能够实现。同时,陈福春先生成功的学习模式也将为一些有志于攀登书画艺术巅峰的人们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我们热切地期盼着陈福春先生的书画艺术之花盛开不衰!

作者:喻建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日本海外艺术交流协会常任理事、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品赏析

陈福春1_副本.jpg

陈福春2_副本.jpg



陈福春个人简介:  

1955年3月生于天津蓟县。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国画名家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印社副社长,天津湖社画会理事。

    2014年入选中国美术总评榜荣获“十大年度艺术家之翰墨名家”称号。

自幼喜涉丹青、从乡贤刘实公先生处入得门径,后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学习,有:王颂余、孙其峰、萧朗、溥佐、杨德树、白庚延诸先生执教亲传,颇得教益。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以山水、花鸟为主业,工、写兼长,偶作小品写意人物,兼工书法、篆刻。



陈福春3_副本.jpg


陈福春4_副本.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