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社月刊》的出版发行及其历史意义(二)

2024-06-16
《湖社月刊》的出版发行及其历史意义

文|吕鹏


2.jpg


关于《湖社月刊》的资金来源,有几种说法:一、湖社画会总干事、金城之子金潜庵独资经营。湖社骨干成员胡佩衡曾说月刊在发行的“经济方面,系出一人”,[4]虽然没有指明是金潜庵,但结合上下文来看似有此意。另据孙菊生先生的回忆,金潜庵自己掏钱办《湖社月刊》,起初钱垫得很多,但由于销路好,所以赚钱。[5]二、据金勤伯的回忆,湖社的一切社中开销全部由他父亲金绍基赞助。[6]金绍基是华北出名的实业家,他热衷慈善事业及收藏,曾被选为东方绘画协会中国本部理事,而且还担任过“万国美术所会长”,并邀请湖社在该所举办展览,帮助湖社成员卖画,是金城兄弟中最为富有的一个,再加上他对书画的喜好,与湖社关系密切,经常资助湖社的展览活动和家境贫困的画会成员,因此由他出资赞助月刊出版发行的可能性很大。三、也有当事人回忆,《湖社月刊》的出版费用由徐世昌从“庚子赔款”中调拨过来,与中国画学研究会平分使用。因为没有更可靠的文字资料,仅从月刊的出版时间长短与几次因成本增加而涨价的广告来看,再加之两会的矛盾,《湖社月刊》应与“庚子赔款”没有切实的关系。


1.jpg


《湖社月刊》始则半月刊,每期出一单张,继易为小册,每两期合订一本为月刊,一直到停刊。画刊的主要编辑者是金潜庵、胡佩衡二人,校对者最初为李兆朋,后来改为牛新北,发行者为北京钱粮胡同的湖社画会本部。1931年增加另一发行机构,地址设在上海爱文义路承德坊115号。承印单位为“京城印书局”和北平故宫印刷所,仅月刊前20期合订本,就于1930年12月1日和1933年1月1日再版两次。


4.jpg


值得注意的是,《湖社月刊》有相当庞大的代售系统,编布中国各大城市,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长春、哈尔滨、沈阳、锦州、营口、松江、大连、山海关、包头、石家庄、唐山、郑州、石码、太原、大同、开封、济南、德州、青岛、徐州、常州、蚌埠、镇江、常熟、芜湖、温州、常德、扬州、高邮、长沙、安庆、南昌、汉口、武昌、成都、重庆、贵阳、赣州、庐县、广州、福建、汕头、福州、琼州等地。各地代售处多集中在书局、书店、报社、地方艺术社团等,这表明湖社和这些单位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国外的发行群体有日本的东京、大阪;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槟城、怡宝、太平、马六甲;越南的安顺、安南;缅甸的仰光以及我国香港和古巴、加拿大、美国等地。为了方便英文读者,还在期刊封面和作品名称、作者等处注有简单的英文翻译,“湖社月刊”的英文为“Hu Hser Art Magazine”。


5.jpg


《湖社月刊》采取了批发、零售和订单征订的方式进行销售,国内国外,半年全年的价格都有所区别。《湖社月刊》所采取的销售办法已经具备了现代营销特质。每单册的最初定价是一角六分,至第一百册每册定价也只涨至两角,与当时一般知识分子的收人相比较,其价格较为低廉。书款主要通过银行汇票的方式进行,这提高了效率,增加了读者数量,仅1931年海外订阅量就有数百份之多。但是这种订购方式在当时纷乱的社会状况下并不保险,一些国内外的代售者并没有将书款及时汇到湖社本部,以至于金潜庵等人不得不在月刊上刊登催款启示。拖欠书款也为《湖社月刊》埋下了停刊的隐患。







来源 │ 美术观察

编辑 │ 冯冬



0.gif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