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何延喆著作《北宗山水画集续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何延喆在该书中写道:“之所以强调‘北宗’,是因为北宗的图式既是我期望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自我精神的安顿和我个人求知的途径,希冀实现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之初衷。”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薛永年评价说,作为近现代北宗山水的第三代传人,何延喆的绘画语言不趋时流,不求剧变,既密切联系着传统的文脉,又贴近普通民众的审美,不但从整体上承袭了北宗严整的风骨,而且广泛吸收,出入于李成、郭熙、马远诸家,多以北宋诸家风范为体,以其他各家家法为用,在以骨法用笔确立“大象”之后,便综合使用各种小笔头的皴法、点法,高度提炼,有笔有墨。
何延喆《山中逸兴四条屏之一》(132×33厘米)
何延喆,1946年生于天津,先后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及天津美院。现为天津美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客座教授,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湖社画会副会长。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大展并在诸多展事活动中获奖。出版有《中国山水画技法学谱》《北宗山水画技法》《中国绘画史要》《京津画派》等。何延喆很早就拜在津门著名书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严六符门下,不但承袭北宗山水画名家刘子久直师北宋的山水画传统,而且精研陈少梅振兴的北宗传统。他在天津美院学习期间,受业于李智超、刘君礼、孙其峰诸师,增厚了传统根基,后来又远足各地,以古法写生。中年以后,何延喆拜孙天牧为师,往来京津,极大地提高了北宗山水画的造诣,开辟了北宗的新境地。
编辑 │ 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