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之艺——爱新觉罗·溥佐艺术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2024-06-15

1.jpg


2021年12月2日14时,“大美之艺——爱新觉罗·溥佐艺术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校党委书记孙杰同志,校党委副书记、院长贾广健同志,校党委副书记董洪霞同志,校党委常委、市纪委监委驻天津美术学院纪检监察组组长靳风辉同志,为我校教育教学及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老教授代表霍春阳教授、何延喆教授,以及溥佐先生的家属毓峋先生、毓子锐先生、毓震峰先生、恒鑫先生、张超女士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同志主持。

2.jpg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同志致辞


爱新觉罗·溥佐(1918-2001),满族书画家,字庸斋,号松堪,1918年5月7日出生于北京市。其堂兄为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曾祖父是清代道光皇帝旻宁。
溥佐先生的父亲载瀛为惇勤亲王奕誴第四子,以擅长画马名扬一时,曾有 “马翁”之称。溥佐是载瀛第八子,他的大哥溥伒(字雪斋)、五哥溥僴(字毅斋)、六哥溥佺(字松窗)及堂兄溥侗(字西元)、溥儒(字心畬)、溥修(字默公)等都是近、当代卓有影响的书画家。

3.jpg

天津美术学院霍春阳教授致辞


幼年时溥佐先生便在其父兄的影响下,将人生的情致沉浸在书画中,1939年加入了由溥雪斋、溥心畬等人创办的松风画会。成立于1925年由皇族后裔、晚清遗老组成的的松风画会是以继承、弘扬国粹为目的“精英”艺术团体。1924年“北京政变”后,居住于紫禁城的溥仪被迫离开皇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立的松风画会不单是以“松风”传达“高洁”之意,还隐含着在新的时代皇室贵胄子弟内心世界中以“松风”对自身地位的认同——遗民、隐士的遗世独立或其他意义。

4.jpg

天津美术学院何延喆教授致辞


启功先生在《谈溥佐先生的绘画艺术》一文中讲过,“他早年随长兄雪斋先生学画,确实学得很全面、很到家。”溥佐先生出生时清廷早已退位,12岁(1930年)时父亲载瀛离世,其在绘画艺术上的师承应是长兄溥雪斋。特殊的家庭环境可以接触众多历代绘画真迹,这些常人无法企及的条件,奠定了溥佐先生在传统艺术上的深厚积淀。

5.jpg

溥佐先生长孙恒鑫先生代表家属致辞


溥佐先生最擅长画马,与溥雪斋一样学李公麟一派。用线条准确地画出了马的形体结构,薄施渲染,重在骨力风神。在花鸟画创作上,溥佐先生出于青藤、白阳,工写结合;双钩填彩,多用于花鸟,写意皴擦,多见于花草树石,钩皴点染并用。除了笔墨之明净和色彩之雅丽,其活用笔墨钩点画叶、皴擦枝干,虚实动静、亦工亦写,极富韵味。他所擅的兰竹小品和萱花、紫藤等写意折枝,轻描淡染,干净利落,有时寥寥数笔,也足以赏心悦目。溥佐先生的山水画,自唐寅、王翚等入手,不以山高水阔取势,却使结景转向幽深,在错综的林术坡石之间,时有呜泉疏通;疏林古木,俱见笔力精神。不管是鞍马、花鸟、山水,其特有的贵雅之气拔俗不群于雍容华贵之中。溥佐先生与其兄长一样,生于王府的贵胄子弟,经历国事变迁,绘画从爱好变为谋生手段。面对人生沉浮,仿佛置身世外,且任贫富贵贱如常面对,予人生百味于毫端,画面呈现了一种独特的从容淡定气度。

6.jpg

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同志致辞


1958年,溥佐先生来到天津,在天津美术学院的前身河北师范学院任教,对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几十年来,作为人民教师的溥佐先生,孜孜不倦地培养学生,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溥佐先生是一个从旧时代走向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从一个“皇族”转变为人民艺术家、新时代文化工作者和艺术教育工作者。溥佐先生的经历充分证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制订的文化政策、方针的成功与伟大。这也是我们举办此次展览最主要的意义。


7.jpg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温馨提示

因校园疫情防控要求,美术馆暂停对外开放,期间校内师生可于周一至周五每日9:30—12:00、13:30—17:00由校内进馆参观,16时停止进馆。周六周日闭馆。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1日——15日
展览地点: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2FB厅、3FA/B厅




来源 │ 天津美院美术馆公众号

编辑 │ 冯冬



0.gif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