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城作品欣赏|天津湖社

2024-06-12

1.jpg

刘家城


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兼职教授

南大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

天津市政协之友书画院副院长

长城画院画家、海天画院副院长

天津张大千画院顾问

天津山水画研究会副秘书长

天津湖社画会研究员



艺术简历



刘家城,1946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南开大学。上世纪60-70年代曾在部队从事绘画创作,在中央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学习。曾亲受张大千弟子刘君礼先生传教山水画,后在吴冠中、孙其峰、孙克纲等名师以及白庚延教授指导下主攻山水画。


刘家城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博采众长、唯我独有”,贯古今、融中西,情系山河、胸有民族。其山水画作品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浑厚自然,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厚重博大、气韵生动和富有光感的艺术特色。他创作的别具风格和具有时代风貌,富有浪漫激情的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他创作的件件作品情调古雅凝重、风格热情豪放。内涵深邃拙朴,表现了他对伟大祖国和人民无限的挚爱之情。具有大胸怀,大意境,大构图,大笔墨,一派大家的风范。
1999年参加绘制百米长卷《共享美好社会图》接受联合国"荣誉证书"。2005年作品《紫气东来》在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中获奖,由文化部艺术中心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2010年作品《阿坝之春》获第六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铜奖,作品《高山流水》获中国当代山水画三百家并收入作品集。2013年参加清华大学第十二届企业总裁管理者高峰论坛,期间展示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并讲解了画作内涵和中国古典哲学思想。2020 年创作《阳光总在风雨后》 表达全国人民团结奋战, 取得抗疫斗争阶段性胜利的心情。中国军事博物馆 、天津警备区主楼、韩国三星电机公司、天士力集团、滨海高新区渤龙山庄等单位都有其巨幅山水画悬挂并广为收藏。









艺术文章



浩然之气·天籁之美

——山水画家刘家城和他的艺术追求


梁嘉琦/文


和刘家城相识多年,久别相见,一看他的作品,不由得惊呼,"好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的山水画真是更上一层楼,不同凡响了!"


根基扎在六年的军旅生涯
家城为人忠厚,办事一板一眼。仍保持着当年的军人作风。谈起从艺经历来,他念念不忘六年的军旅生涯。
上世纪的1965年参军,虽说凭自已的爱好与特长,干的大多是"文职"的活,但生活中也难免遇险。
他回忆道——"军队实弹训练,我负责拍照,那真是炮火连天,我为了捕捉更真实的镜头,走出掩体,不想子弹飞过来,擦到耳朵,血染脖颈,于是我拍的照片,成了血染的镜头;有一次在石家庄,我指挥几位战友去拆大牌子,牌子连架子有好几吨重,我刚跑到大家对面,牌子连架子突然砸下来,就在我脑袋旁,也就半尺。只见地上砸了半尺深的坑,我安然无事,当时我和战友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灾祸吓坏了;还有一次拉练途中,一位新兵开车,车翻进18米深的山沟,有的战友被摔得缺胳膊少腿,我却万幸地安然无事,只是手里还攥着随身携带的速写本…"
有惊无险,与死神擦肩而过,锻炼了他宠辱不惊的镇静,与命运抗争的不懈的勤奋。
在部队基层搞美术,得有昆乱不挡的本领,油画、水粉,都得拿得起,宣传部队的先进事迹,人物造型得过关,让战士们爱看。不过也有许多进修提高的机会,这不,他到中央美院进修就大开眼界,国家一流的大家,出现在他面前都有些眼晕,詹建俊、李可染...当年仰慕的画家,如今成了手把手教你的恩师,对于只有19岁的家城来说可是一件大喜事。
后来又到山西大学艺术系学习一年多,样板戏一出场,他搞舞美,在电影放映队,他得画幻灯片宣传……这不得不让他成了多面手。一切都听命于召唤……
巨人的肩膀托起了他
六年多的军旅生涯结束后,他复员了。何处去?他有两次机会入天津人美,有关部门不放,他安心留在南开区。区委宣传部、组织部、区团委、区工会、档案局又当了十年局长最后又到纪委。
但他耿耿于怀的还是他仲爱的画。几十年不忘临池,一己情怀,与世推移。这期间各路朋友帮忙,他有幸结识了画坛大家。先是一位郑大夫介绍,入了孙其峰先生家的大门。家城说,他画树多亏孙先生的指导,穿插掩映,各得其妙,"画树如人,稍不合理,如不全之人。"即使孙先生去了招远,也指导家城把作品画得生动自然。
他和吴冠中大师的认识,得益于一位南开区的朋友。在吴先生那里,他理解了抽象画的神秘。吴先生说,把全国老太太的发髻集中在一起,就是一幅別具风格的抽象派艺术作品。在画面构图上的诸多讲究,吴先生的独特见解让他大开眼界。让他理解到西洋抽象与东方写意的内在本质联系。
认识白庚延,对画山水的刘家城来说,更是如鱼得水。这时,对画,尤其对山水画的认识更清晰了。无中生有,有无相生,山水画的艺术总则是"神、韵、势"是气韵生动,从此,他运用画中哲理打开山水"大美"的艺术之窗,尽情挥洒。
哲学上的领悟和精神上的超越,让他的画充分将自已的精神内函物化,化为厚重的线淋漓的墨和单纯的色,化为深宏而肆的大山大水,化为耐人寻味的诗意境界。
更幸运的是,他和山水画大师孙克纲先生是邻居。
画室中的谈艺,室外散步时的闲聊,都是家城向前辈学艺的好机会,孙先生不擅高谈阔论,兴致一来,就实地示范。从孙克纲先生那里他学习了诸多山水技法,锤炼了他创新能力。
幸运啊,幸运,有这几位全国鼎鼎大名的前辈巨匠的指点,可遇不可求。
万壑有声含天籁
一心痴迷中国画的刘家城这时也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一边是局长的位子,驾轻就熟,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一边是他的人生理想一一挥毫泼墨的作画。
55岁时,他毅然退休,全身心投入,力图把整个心灵世界倾注在笔墨之中。把自己的精神寄寓和文化内涵寄托在山山水水之中。
有了名师的指点当然是好事,可路还得自已走。有的人迷恋名师的小技巧,得一两种动植物的画法,有的急于和名师照相留影,以备日后给自已贴金。
刘家城认为,跟名师还得得其道,才能学其艺,孙其峰先生扎实浑厚的传统功底,吴冠中先生洋为中用献身艺术的精神,白庚延对山水大美的哲学追求。孙克纲先生的大胆创新精神,都是自已终生的追求,不满足于一笔一墨的皮毛,学得先辈的艺术思想,精神实质,才是最重要的。
他源头汲水,跑遍了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太行山上有他的足迹,邢台地震灾区有他的身影,云雾飘渺的山头有他的气息,山野村头有他和老乡聊天的声音……
胸有丘壑,霜晨夜雨,焚膏继晷的孜孜以求,他数十年的心血换今天的卓然有成。
他明白,只有表达出人们没有体验过具有新鲜感的生活,流露出的感悟,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所以要保持和生活源泉的亲密关系,以一已之力用旺盛的生命力创造有生命的和富有时代感的作品。
艺术是感情的产物,来不得半点虚假,客观景物的物象只有通过画家蘸满感情的笔墨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品。
也就是说,天籁之美的画,倘若又富有作者的浩然之气,那才是"大美之作"。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天人合一"。
刘家城的画,通过数十年的浸润,变大了。大胸怀,大意境,大构图,大笔墨,没有一丝小家子气,变得沉雄、高远、深宏而肆,一派大家风范。
他的画言情述怀,富有时代气息;他的画笔墨淋漓,一气呵成,山水画的的气韵留在纸上,给观者精神愉悦,是一幅幅壮美的画卷,也是一曲曲雄伟的赞歌。
"鹏上九宵"正象白庚延给他题词的那样,刘家城及其画作展翅高翔,必有更壮美的作品问世。



画得峰峦映日红

——刘家城及其绘画艺术


赵玉森/文


笔者与刘家城先生是同龄人,而且都当过兵,也都是在部队政治机关做文化宣传工作,因此有着更多的人生感受和共同语言。我们谈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军区美术创作组,回忆起翘楚于那个年代的战友,感慨万千,倏忽之间,将近半个世纪了。叫人欣慰的是家城兄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痴心于绘画,痴情于山水,在绘画这一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感于家城兄的艺术人生,吟就小诗一首以赠之:"曾携彩笔於柳营,从政未忘弄丹青。锦绣江山胸中出,画得峰峦映日红。"

刘家城1946年出生于天津,自幼喜欢绘事,毕业于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上世纪60年代携笔从戎,在部队电影队画宣传画、幻灯片,为宣传队搞舞美、画布景。其间在山西大学艺术系和中央美院进过修,在北京军区集中搞过美术创作,油画、水粉、国画、版画均有涉猎。转业后在天津市南开区委宣传部、组织部、区团委、区工会、档案局,工作屡屡变动,包括做了10年的局长,唯有不变的是他从未放弃过自己喜爱的绘画艺术,尤其在国画山水创作上下足了功夫。

看刘家城的山水画,凸显一个"大"字,也是这些年业内人士的共识。纵览其作品,可以用大场面、大构图、大笔墨、大气势、大胸怀、大意境概括为"大美之作"。他的山水画似乎有违于我们通常欣赏山水画那种空灵感,却有着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那种壮美、壮阔、撼天动地的震撼和冲击,有着"鹏上九霄"(白庚延为其画作题款)的大气概。无论是《魂系九州》、《紫气东来》、《青山迎日情更浓》、《山的脊梁》、《上善若水》、《悠悠白云是我家》、《民族之魂》、《鹏程万里》、《流水清音》等作品,尽管构思有别,选题各异,就其艺术风格看较为统一,对于有所成就的画家是很可贵的。

清末大诗人、美学家王国维称崇高为壮美,他说:"若此物大不利于吾人,而吾人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而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静庵文集·红楼梦评论)在刘家城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雄伟、雄秀、伟大、刚性之美,正是王国维所阐述的那种壮美,画家寄于其中的情感,通过艺术的表现给人以振奋和激励。《紫气东来》是画家经过多年不断深入生活,历练情操,反复构思的一件大幅巨制,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借助老子出关的典故,寓以新意,寄和谐、吉祥、发达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希翼和期盼。他在长跋中点及"图中有八只顺风船,十六只报喜鸟,有通天之路,吉祥之云,并有甘泉汇入大江,一派万物通灵祥和顺达之势…"群峰逶迤,近景树木繁茂峥嵘,磅礴宏大的画面,紫气萦绕,画外的红日霞光投射到一处山岩,殷红耀目,与散点于丘壑之间的山花遥相呼应,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喻示着中华民族当今和谐盛世。

一个画家的成功,需要有自己的天赋和勤奋,也需要难得的机遇和机会。刘家城是幸运者,在他的艺术道络上,遇到的第一个恩师是著名画家、教育家孙其峰先生,他始终铭记先生教诲:"画树如画人,稍不合理,如不全之人。"他曾受教于张大千弟子著名画家刘君礼先生传统山水画的指导,多年的磨练使他对中国山水画有着坚实的基础。他有幸结识吴冠中大师,聆听大师点拨:"把全国老太太的发髻集中在一起,就是一幅别具风格的抽象派艺术作品。"诙谐幽默的喻示,让家城回味无穷。

正当他在艺术道路上困惑之时,又得益于恩师天津美院教授白庚延先生的口传心授:"无中生有,有无相生,山水画的艺术总则可以概括为神、韵、势。"使他在绘画中体会到自然与人文社会内在联系的哲理。更有幸于他与山水画名家孙克纲先生住邻居,可常与先生画室论艺,室外散步闲聊,领略案头示范传道,耳濡目染,自然升华。从刘家城的作品深处可见先生们的艺术风格痕迹,家城毕竟是家城,似师非师,有着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





刘家城作品欣赏





苍松清泉秀.jpg

苍松清泉秀


风顺帆正扬.jpg

风顺帆正扬


坚柔共潇洒.jpg

坚柔共潇洒


九寨水.jpg

九寨水


枯木逢春.jpg

枯木逢春


龙门初开.jpg

龙门初开


绿色交响.jpg

绿色交响


瀑声落谷松静听.jpg

瀑声落谷松静听


轻舟已过万重山.jpg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泉落九天松风响.jpg

泉落九天松风响


泉落下隐潭.jpg

泉落下隐潭


山脊.jpg

山脊


山泉幽谷.jpg

山泉幽谷


神奇九寨水.jpg

神奇九寨水


涛声雷鸣.jpg

涛声雷鸣


桃花泉.jpg

桃花泉


紫气东来二.jpg

紫气东来


(编辑:冯冬)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