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苑留芳——黄士俊先生精品画作即将亮相师生作品展

2024-06-11

展览名称

“丹墨流觞—纪念黄士俊先生诞辰一百零三周年师生作品联展”


开幕式时间

12月16日(周六)上午十点


展览地点

天津市西洋美术馆


黄山风云.jpg

黄山风云



黄士俊(1914~1970):

原名智千。天津人,为湖社画会天津分会首批会员。1935年肄业于北平国立艺专国画科(修业2年),后师从陈少梅、刘子久,为陈少梅得意门生。专攻北宗山水,笔意劲俏,风尚清隽。40年代曾卖画为生,并先后任工商学院家政系国画讲师,津沽大学文学院国画讲师,私立木斋中学美术教员等。业余教家馆,一度在英租界太古洋行教外国人画中国画,建国后任天津医学院绘画员,并积极参加天津分会的创作活动。



山水.jpg


山水图


哲人云逝   画苑留芳

——记已故著名画家黄士俊先生

   

      画家的一生,对自然美与永恒性的追求,以审美方式与客观世界进行心灵对语,在画家挥毫之中,有“微茫惨淡”的情思,有“清新挺秀”的感触,达到了哲理化的高度,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已故画家黄士俊作品中就蕴含有这种艺术个性。

      黄老的绘画风格是“北宗”画法,沿着宋朝马远、夏珪的路子开拓创新,他学到马远在构图上边角是式方式:峭峰直上不见顶,近山参天,远山无底,强调空间感;同时受夏珪的简洁豪放,典雅清劲绘画手法影响。深得“马一角”、“夏半边”的韵味,所以黄老喜绘条幅。他善于运用水分,先用水涂抹画面,再以墨笔破之,因而水墨淋漓,浓淡相间,层次丰富;在构图上采取边角式,从大自然中摄取最美的一角,用局部特写的手法加以表现,在一张细长的条幅上构图是比较困难的,但黄老在画面安排,层次布局,设色用墨,他精心表现了巍峨峻峭的石峰、挺拔姿秀的松柏,蜿蜒曲伸的小径都吸取马夏的手法并加以创新,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黄士俊先生是“湖社”会员,他的绘画作品在解放前已有名声,在解放初期也很有影响,他用笔豪放、苍劲有力,格调清新;他虽然画“北宗”山水,但他从不让学生只学“北宗”,仅临摹他的作品,他经常给学生画示范稿,有时拿出他的作品给大家讲解,可惜他的作品在“文革”中大部分都佚焚了,没有把更多的作品留下来,黄老是一位敦厚长者,不图名利,乐于助人,诲人不倦,虽然他已逝世多年,在画苑中依然留下若许芬芳在人间(孙长康)


黄士俊仕女600.jpg

仕女图


北宗崇高士   笔墨传镫人

——忆著名画家黄士俊先生

       著名画家黄士俊先生自幼痴迷绘画,曾求学于北平国立艺专国画科,回津后,结识陈少梅先生,亦师亦友,发轫研习北宗绘画艺术,确立了北宗山水的绘画风格,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先生画风劲俏淡雅,隽秀清新,被称为少梅麾下北宗第一人,声名鹊起。先后被聘为工商学院国画讲师,津沽大学文学院国画讲师,业余时间教家馆。“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当时就连租界地的外国人都纷纷慕名向先生学画中国画。解放后,先生在天津医学院任绘画员,并积极参加天津美术家协会的创作活动,经常与天津著名画家溥佐、严六符、陆辛农等先生唱和,创作出大量佳作。       

       先生中年以发扬传统北宗绘画为己任,他在天津市和平、河西等文化馆教习山水画,孙长康、胡嘉梁、关尚卿、黄枕石、徐荣君、魏景明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学生。他们倾听过黄先生娓娓道来的讲课,目睹了黄先生的作画过程和大量现场示范,皴擦点染几乎都是一遍画就,一气呵成;那些挥洒自如的皴线和富有节奏的苔点、律动的墨块跃然纸上。先生对北宗笔墨之谙熟,让人领略到的是自然本体和文化理念的融合精神;先生挥笔纵横吞吐、或疾或徐,瞬间画面闲适空灵、散淡无为、豪爽清新;其构成、挥洒传统技法的能力的确令人叹服。先生治学严谨,只要学生有画(作业)先生就一幅幅的解析、修改,不管多长时间总是那么耐心。北宗山水斧劈皴较多,黄先生中锋笔画小斧劈是北宗画法一绝,他习惯蘸墨后把笔咬扁后再皴,为学生改画往往弄得满嘴浸墨,甚至有时一着急,抹得嘴外一圈黑胡子,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他幽默得说墨可是宝贝,墨中含八十多种中药能治病的,然后哈哈一笑。

       纵观黄士俊先生的一生不难发现,他对北宗绘画有着执著的信念,十年寒窗,历尽世事,尽管时代变迁,潮起潮落,不变的是他始终的笔耕不辍,北宗绘画仿佛就是他的灵魂的居所和生命的代言。黄先生的人品、画品在当代中国画坛并不多见,他继承并传播了北宗艺术,桃李满园,他是学生心中的丰碑,弹指沧桑岁月,这座丰碑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所谓:“传镫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追忆吾师,慨当信然哉!(关尚卿)                                                                               



欢迎关注天津湖社官方微信


邮箱:tjhushe126.com

官网:http://www.tjhushe.com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