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建十《山水画基础概论》(第十二讲)——山石基本表现技法(二)丨三品课堂

2024-06-09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初学者在使用面皴时,应选择笔锋不是太长、笔毫不是太软的毛笔。握笔要稍稍远离笔锋,执笔要高一些,以便使笔管稍微呈倒伏状态,尽量采用逆锋涩进慢行笔的方法,同时要大胆果断地落笔,不拖泥带水。当然,这要求我们对山石的自然形态有比较深入的观察和清晰的理解。


我们在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往往会听到“线条太软了、太滑了、太薄了、太肉了、太没力度了”等负面评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把山石这种很有体量感的东西画得太轻了。要解决这种问题,就要注意不要用拖笔一划而过,而要尽可能地多用逆锋和侧逆锋,加强笔对纸的摩擦系数,线条的质感和量感就加强了,山石的体量感也就加强了。


但侧逆锋也要掌握好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太偏,线条就薄了;过于用中锋,那斧劈皴的效果就表现不出来。在这里,要运用好侧逆锋,就要理解两个“45度”——平面方向上,笔管要和纸的纵横两条线成45度夹角;垂直方向上,笔管要与垂直和水平两个面成45度夹角。这两个45度形成一个基本的执笔方向,这样执笔画出来的线条即是侧逆锋。用这种线条画面皴,对于山石体量感的塑造是最有效的。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喻建十课堂演示图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大家不要被一些传统理论如“笔笔中锋”等所左右,但也不要通篇都用侧锋。书法理论上讲“中锋取其质,侧锋取其势”,就是说,这两种笔锋的使用方式不一样,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要注意区分并合理利用。如果用中锋画山石,山石会形成很结实、很厚重的效果,但如果全用中锋,质感也不能呈现出来。同样的,画房屋、桥梁等建筑时,如果都用侧逆锋或侧锋,质感也不能呈现出来。所以根据我们所表现的对象不同,要灵活地理解与掌握。同时注意行笔要慢一些,侧逆锋慢行笔,这在初级阶段是有一定优势的。

640.webp (3).jpg


从笔触上讲,大斧劈的笔触变小,就是小斧劈。其间并没有太显著的用笔方法上的不同,只是笔触大小的不同,小斧劈在表现功能上显得更精致一些。如果要充分地表现山石的体积感、塑造形体时,笔触就要小一些。小斧劈的使用,有助于更加深入地刻画山石的质感、量感和体积感。由于笔触小,就可以在同样的空间内表现出更多的内容,比如山石结构的折搭转换,肌理的滑涩苍润等变化。但是,由于要以小笔触表现更多的内容,在单位面积内笔触的数量势必增多,所以“支离琐碎”、“谨毛失貌”便是最容易产生的笔病。因此,“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是我们在绘画过程中应时刻谨记的准则。与画大斧劈不同,在使用小斧劈进行表现时,更多的情况下,不是将一个局部区域画完之后再向另一个区域推移,而是如同剥竹笋一样,一层一层地渐次向深入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随地利用添加、归纳的方法进行调整直至最终完成。弱化小斧劈皴起笔和收笔处的棱角之后,就演变成所谓的“豆瓣皴”,在表现功能上,相比大小斧劈的雄强坚定,豆瓣皴则更加深沉浑厚。


640.webp (1).jpg

夏珪《长江万里图卷》(局部)

640.webp.jpg

运用斧劈皴时最讲求“笔不离纸”,即要尽可能地让笔锋始终处于与纸面游动接触的状态,使笔触间互为引接映带,笔笔生发,也类似书法中的“笔断意连”,“一笔书”等说法。这时往往不是想好了再画,而是依照笔下产生的笔触形状、位置、墨色,随画随调整。虽然在理论上,要按照勾、皴、擦、点、染、渲进行绘画,但实际上勾和皴不分先后,同时进行,依照皴后形成的形状确定山石的结构,即古人常说的“石由笔下生”。大家临摹的时候,不要拿起笔来就画,而要先分析思考,该从哪儿下手、怎么行笔、哪里是主体、形体塑造有哪些特征等等。构思好之后再下笔,就可以掌握一定的主动性,做到笔不离纸。需要注意的是,这时的临摹不一定非要跟着原作走,笔笔不差,那样容易画散了。有些缺乏经验的绘画爱好者往往不加思考地直接下笔,结果临了好多遍也不见效果,原因就在于他还没有理解山石形体塑造的基本规律,笔与笔之间是断的,所以效果就不够理想,就容易显得很散。


640.webp (4).jpg

喻建十课堂演示图


由于斧劈皴、面皴用笔多用侧锋,笔触多见棱角,所以刻露、霸悍是最容易出现的笔病。传统审美观念讲求中和之美,为了避免出现以上问题,我们要注意在用笔上不要以方求方,而应以圆求方,使运笔带有遒转含蓄的笔意。若想达到这样的效果,要有意识地加强审美修养以提高审美判断能力,在表现手段的养成上可以通过练习书法来掌握笔性。


本节的课到此就结束了,下节课继续为大家讲解山石的基本表现技法,谢谢大家收看。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云深路绝有佳山》


640.webp.jpg

《百丈素崖裂》


640.webp (1).jpg


☞皴法的用笔要求


☞皴法的笔触要求之小处着手


☞皴法的笔触要求之笔不离纸


来源:三品名家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