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有个郑午昌, 京派有个秦仲文。 年龄相仿, 功绩相似, 均长山水与史论。 郑午昌192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中国画学全史》 , 秦仲文1933年由立达书局出版《中国绘画学史》 , 论说各有所长。 他们作为史家都曾正视中西美术的交流, 但又有明确的中国画学立场。 不过, 郑午昌20世纪30年代就旗帜鲜明地举着“东方画系” 的旗子, 守护着以“中国为祖地” 的“东画史” 的立场。 秦仲文的中国画学术观点, 更多的是40、50年代与“素描派” 的对立。 他们没有在一个学术焦点上相遇, 又都有些像潘天寿那样, 在中西画学处在同一格局下, 守护了中国画学的规律与特征。
秦仲文(1896一1974) , 河北遵化人, 原名秦裕荣, 号仲文, 笔名裕。 于1915年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参加北大画法研究会。 又在中国画学研究会得贺履之、 陈师曾、 汤定之指导。 书法师张浩如。 先后在京华美院、 北平艺专任教。 1947年,不满于徐悲鸿教学主张, 与李智超、 陈缘督发生三教授罢教事件。 1949年后, 为北京画院画师、 院委,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50年代参与中国画讨论, 力主中国画笔墨。(图1、 图2)
秦仲文像 1958年
仲文《中国绘画学史》 封面立达书局 1934年出版
时间: 1982年10月16日上午
地点: 北京月坛北街13号楼
采访手记: 1981年从北京画院查得秦仲文的夫人张静文仍在世, 住月坛北街13号楼一门一号。 《中国美术馆藏画集》 之二选秦先生《峨眉山色》 (图3) 需其小传及照片, 至今日始能抽暇访问。 找到居处却不见人, 等一时许, 张女士方买菜归。 她收拾得很干净, 看来六十多岁,温文儒雅, 待人亦和气, 身体也壮朗, 唯视力不济。 入得门来, 右手有一客房, 亦布置得干净利落。 看那陈设, 仿佛是为秦先生布置的灵堂,也可以看作是他的一间纪念室吧! 室内有一书桌, 面窗, 一茶几, 二沙发, 二老式靠背木椅,一单人床, 但不像有人居住的样子。 窗台上有一上水石, 望上悬扇面, 似清末人山水。 另有秦老山水、 竹、 梅等画。 橱柜的玻璃上贴着两幅兰草, 亦画得甚精。 比较醒目处是秦先生的一张大照片, 镶在玻璃框中, 老人着长衫, 抚孤松而立。 师母说是摄于香山, 为摄影家张印泉作品。 张印泉是他们家的亲戚, “文革” 中去世。 照片下有一题诗: “山水专精世誉驰, 更工花竹妙题诗。 郑虔之后经千载, 又见人间老画师。 郭凤先生诗。 ”
问起秦先生早年的情况, 师母张静文说她是续弦, 有些事也不清楚, 所知情况如下: 张静文: 秦仲文, 名裕, 仲文是他的号。 乙未农历腊月二十四日, 公历1896年1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县梁子河村(有印“梁子河村人") 。 他的祖父由翰林升为大学士, 父亲做京官, 是仕宦书香门第。 秦先生曾言: “我从几岁的时候就喜欢念书、 画画, 老太太给几个子买早点, 或者压岁钱什么的, 就舍不得花, 用来买纸墨。 八叔喜欢画画, 从小就跟他学画美人。 以后得以临墓《芥子园画谱》 《纫斋画腾》 《古今名人画稿》 等石印画谱, 对山水画发生了兴趣。 画斋名“群峰扶翠之居” 。 就是在上学的时候也画。 他说: “一个人要干好一件事情, 就得钻进去。 ”
编辑 │ 冯冬
来源 │ 中国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