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忠莲女士 —
冯忠莲的教职
天津档案馆保存有一张「聘书存根」。记录冯忠莲应聘到天津私立培才小学校和天津私立教保托儿所任职。冯忠莲在天津私立培才小学校的任职为一九四三年八月到一九四四年七月和一九四五年三月到一九四六年九月的两个学期。在天津私立教保托儿所任职时间为从一九四三年八月起的一年半。民国年间,天津私立培才小学位于天津法租界的商业中心,在法租界三十一号路与二十六号路交口(今滨江道与河北路交口)。地处繁华街区,学生多富家子弟,名门子弟云集。当时冯忠莲居住在天津第十区北平道福荫里(今唐山道建设路交口),工作路途不远。日伪时期的天津,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小学教师待遇比工人略强,平均月工资五十元。{张天征《天津小学教师待遇研究(一九一二〜一九四八)》,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二〇一八年}富商家庭出身的冯忠莲,在两个学校同时任职,表现出自强自立的个性天津档案馆还保存有一张「小学教员总登记表」,记录一九四八年八月到一九四九年一月,冯忠莲应聘到天津第十区示范国民学校任教师的情况。她担任国语、说话、写字、作文、算数、常识、图画等课程教师。每周课内教学及课外辅导共九百六十分。平均起来每天约四节课。那时冯忠莲已与陈少梅结婚,成为四个孩子的母亲。她每日要操持包括丈夫、四个孩子、婆婆、姑姐在内一大家子的生活,还要去学校任教,生活的忙碌程度可以想见。但她毫无怨言地坚持下来,柔弱的肩上担起了事业和家庭的重担。
冯忠莲在上海参加师徒展
一九三七年,日本占领天津,陈少梅以出售作品、教授学生绘画为生。冯忠莲经人介绍成为陈少梅入室弟子之一。「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七月三十日天津沦陷。乃避居英租界伦敦道(现成都道)世界里一号,鬻画课徒为生,先后收入学生有:冯忠莲、韩百里、孙天牧、张慎言等。」(陈长智《陈少梅年表》,《中国书画》二〇〇七年第十期)一九三八年冯忠莲入辅仁大学美术系学习,一九四二年毕业,成绩卓著,回津后继续跟随陈少梅学习。冯忠莲绘画日益精进,逐渐在天津、上海美术界崭露头角。四十年代的冯忠莲,除了担任教职,还多次随陈少梅或独自参加公开展览,是画坛活跃人物。特别是一九四四年八月中旬,她参加陈少梅上海的展览,被媒体广为关注,成为画坛新星。
一九四四年八月中旬,陈少梅、冯忠莲应友人之邀同赴上海,在位于上海八仙桥的青年会画廊举办画展。展览于十五日开幕,上海各界纷纷传告,参观踊跃,各媒体争相报道。展览的前一天,《申报》在第一版登载了陈少梅画展的时间及地点,并于展览开幕当天的第三版上,对陈少梅的画展进行了简讯报道:「陈少梅举行画展,天津名画家陈少梅氏,自本月十五日起至二十一日止在本市八仙桥青年会举行画展,其女弟子冯忠莲亦参加,而数十页,陈氏笔墨早有定评,即冯女士画亦深得师法,雅仇唐,此次画展,将放一异彩。」(刘慧栋《陈少梅艺术活动及画风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二〇一六年)
同时上海《新闻报》也在一九四四年八月十四日刊登简讯,告知展览即将开幕,特别指出冯忠莲以扇面参展:「陈君少梅、精研六法、出入宋元、其画誉满京津,近来沪,出其杰作,于十五日假青年会画厅展览一星期,以公同好,其高足冯忠莲女士,能得师传,亦出其画扇参加。」(《新闻报》一九四四年八月十四日)
一九四四年八月十八日《社会日报》亦刊发题为「陈少梅师弟合展」的署名消息,称展览即将结束,陈少梅、冯忠莲即将北归,藏家有意者勿失之交臂。并在文前特别标出「冯忠莲女士绘箑」以提醒读者,可见冯忠莲人气之旺。消息说:「陈君少梅,精研六法,出入宋元,鬻画,津十余年,誉满一时,人以争得寸楮为宝。今应友人之请,来沪出其平生杰作,订月之十五日,假青年会画厅,展览一星期,以公诸同好。其女弟子冯忠莲女士,能得师传,亦久驰誉艺苑,今亦出其画扇,附列展览。陈君师弟,于展览会闭幕后,即将北返,幸沪上赏鉴家,勿交臂失之也。」
除了和陈少梅一起办展,冯忠莲亦积极参加天津画坛活动。一九四六年三月,天津举办艺术节,各类艺术家大显身手,油画、国画、摄影、书法、剪纸等齐聚一堂。展览中陆莘农融合中西绘画之法描写抗战史实的十幅战场画,被誉为「颇具创作勇气」,「最受注目」。冯忠莲以《摹郭熙山水》参展,表现出深厚的绘画功力,被称为「虽然不是创造,使今人对其画如见古人真迹,也是难能可贵的」。(《大公报》一九四六年三月三十日,第四版,《观天津艺术节展览会后》)
编辑 │ 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