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 20 世纪中国画变革中的陈少梅及其传派 / 薛永年(四)

2024-06-09

浅论 20 世纪中国画变革中的陈少梅及其传派(四)


文 / 薛永年


陈少梅【 1909~1954】

学宋派山水, 较豪放的似戴进、 吴伟一路, 但边幅修洁, 删略他们那种粗犷的习气。 细笔的似周臣、 唐寅两家, 又能在潇洒中不失精密严格的法度。

我比少梅先生虽仅小两岁, 但学画时望先生的作品, 已如前辈名家, 可见他成就之早。

——启功


在传统一定程度被遮蔽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循古法而出新意,立定脚跟,不染时风,淡泊名利,精益求精,乐此不疲,为我们弘扬优秀传统,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珍贵启示。以往对20世纪传统派画家的研究,局限于特级大师齐白石、黄宾虹等人,对京津传统派名家的研究,起步较晚,然而天津画家学者对陈少梅及其传派的研究,已取得明显的成果。特别学界对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反思,把绘画演进与中国文化生存发展与国际环境联系起来,把全面发挥艺术功能与弘扬民族精神民族价值观联系起来,把民族身分认同与传统艺术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联系起来,已经彻底摆脱了简单化地理解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的思维,超越了以融合派为革新派以传统派为保守派的思维定势,充分看到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发展既是开放包容而善于消化的结果,更是固本自强挣脱种种遮蔽承传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果。洋为中用的融合派和古为今用的传统派之争鸣和互补,为民族绘画的发展,为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精神需要,分别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从金北楼、陈少梅,到孙天牧、冯忠莲的艺术道路具体而微地显现了这一历史经验。


1.jpg


2.jpg


当前绘画市场的经营者有些盲目地追求国际化,缺乏文化自觉意识的艺术家又唯西方马首是瞻,以致民族文化的安全受到来自洋人钞票背后价值观的蛊惑,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既无益于提升文化的软实力,又阻碍了对传统精髓的认知。因此,纪念国画领域各种传统派的杰出画家,探讨被尘封的历史经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包括绘画传统的普适价值,就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把地域文化建设发展纳入这一战略目标,则是发展地域画派的关键所在。


3.jpg

陈少梅  东方朔偷桃86.5×59.6cm  纸本设色  20世纪40年代初作

款识:少梅。

钤印:少梅(朱文)


(此文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先生在天津纪念陈少梅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编辑 │ 冯冬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0.gif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