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 20 世纪中国画变革中的陈少梅及其传派 / 薛永年(三)

2024-06-09

浅论 20 世纪中国画变革中的陈少梅及其传派(三)


文 / 薛永年



有留学经历的金北楼, 视野开阔,主张“精研传统, 博采新知” , 对传统既有重点选择, 又有包容。 他最重视北宗的真本事, 说文人画只能石分三面,北宗则表现山石的千变万化。 但他也不忽视艺术陶冶性情的功能, 看重南宗山水画表现的文化韵味, 主张画家既要有艺术表现的真本领, 又要表现人品, 抒写感受, 体现个性, 创造动人的意境。


未命名_副本.jpg


陈少梅 颐和园玉琴峡 镜心 68.5×115cm 纸本 设色 1953年

款识: 玉琴峡在谐趣园之西北隅, 泉流涓涓不息, 夹岸乱石嶙峋, 巨藤跨其上, 丛竹荫其旁, 意趣无

尽。 颐和园写景之一。 衡山陈少梅。

钤印: 陈(朱文) 少梅(朱文) 衡山陈五(朱文)


他通过开办中国画学研究会, 教授弟子, 传播民族艺术。 又通过古物研究所, 提供画家直接面对古代经典学习的机会, 摆脱了几百年来因转摹失真学不到古人真本领的困境。 虽然由于他去世过早, 本身的艺术没有充分达到他的追求, 但是他以北宗院体为突破口实现北骨南韵而恢复传统活力的认识和纲领,通过弟子和再传弟子的努力,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样早逝的陈少梅, 是金北楼最喜爱最年轻的弟子, 一生醉心艺术, 而不以艺术为谋生手段和攀高结贵途径。他是金北楼弘扬传统主张的出色实践者, 从临摹历代北宗院体名迹为主, 上溯宋元。 取法于李成、 郭熙、 唐寅、 仇英、 马远、 夏圭、 戴进、 吴伟, 山水人物并工, 笔墨精熟, 丘壑多变, 心敏手巧, 优入胜域。 他的作品深得北宗精整爽健, 又吸收南宗的文雅精微, 创造了一种精雅之美, 严谨、 精密、 娴熟、潇洒、 有情调、 有韵味, 比一般的院体画含蓄精微, 比一般的文人画功力深厚, 坚持了中国画的语言方式和审美韵味, 形成了南风北骨的风采。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他多画传统题材, 营造雅致超脱的意境, 歌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高尚脱俗的情趣。 在新中国成立后, 他更以古法写生为基础, 推出了富于生活风情的《 颐和园玉琴峡》 、 《 小姑山 》 等佳作, 在写实主义的话语权下, 显示了传统自足发展的生命力。

在陈少梅众多的弟子中 , 最忠实传承其绘画艺术风格的学生是孙天牧与冯忠莲。 他们的临古作品可以乱真, 不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手工复制各大博物馆经典之作方面贡献突出, 而且经意传承, 努力 创作, 为社会留 下了精品佳作。 孙天牧早年学南宗, 后来跟陈少梅学北宗, 对南北宗的不同笔墨有精到的解读, 他的画亦属北体南风, 直承陈少梅, 但与陈的精妙灵秀比, 更有北人的质朴与爽健。 上世纪六十年代, 他在吉林省工作期间, 以实地写生观察感受为基础, 运用来自 传统又经过丰富笔墨图式和高度的心手相应, 创作出《吉林汪清秋光》 、 《 层林尽染》 、 《 霜叶红于二月 花》 等表现现代题材的作品, 构图新颖,略参西法,夸张色彩, 突出空间, 充满生活气息, 显示了运用传统笔墨表现新意境的成就。


未命名_副本.jpg


陈少梅 桃花源图 扇面 18.5×50cm 纸本 设色 1945年

款识: 桃花源图。 乙酉春日, 少梅陈云彰。

钤印: 陈(白文) 少梅(白文)


从金北楼到陈少梅及其传派,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顺应了时代审美的需要, 成为20世纪继承北宗传统有所新变的杰出代表, 重现了沉寂三百多年的北宗辉煌。 他们以比北宗画家开阔的眼光, 追寻人品与画品统一、 精神性与技能型统一的传统, 在刻苦磨练而成的真才实诣中, 表达悦目赏心的意境和感受, 体现文人画强调的人与自 然和谐的观念, “由技进道” 地实现了创作的精神自 由和感情升华, 推出 了 “北骨南风” 的独特面貌, 满足了广大观众热爱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 为从不同方面继承民族优秀传统, 开辟了行之有效的道路。 他们既不是古代的院体画家, 也不是古代的文人, 创作表明, 他们是近现代有文化托命感的自由职业者。









编辑 │ 冯冬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0.gif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