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梅从艺历程与美学思想研究(三)

2024-06-08


陈少梅从艺历程与美学思想研究
(三)




文|彭晓智 覃振华



陈少梅


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陈少梅的绘画美学思想

综观陈少梅的艺术历程,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精研传统绘画,尊崇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如讲究形神兼备、重笔墨、重意境等。具体而言,可借用范曾评陈少梅的一段话加以概括:“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其渊源如此,概不可以南北宗限之也。”[4]范曾的这种观点基本也是众多论者对陈少梅绘画艺术追求的总体印象,但笔者要强调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陈少梅坚守传统,故追求的是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和南北宗的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少梅重新寻求艺术变革,这时他的思想意识中不仅有传统的东西,而且受到了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洗礼。因此,他在追求传统的基础上还尝试运用西方绘画美学原理处理画面,完成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蜕变。


5.jpg


1.传统期

坚守中国绘画传统是陈少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直奉行的艺术准则。从正式拜金城为师始,陈少梅就是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追随者,即使要求变革,也是在传统绘画的圈子中寻求变革。他从唐寅、仇英、吴伟等人的绘画入手,上溯至北宋郭熙及南宋马远、夏圭,从北宗绘画中找到与自己艺术取向相近的表现形式,日夕研摹,最终能掌握其精髓且自成一体囚。当然,出身于书香之家的陈少梅自幼随父研读古文辞章,士大夫文化思想对他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南宗画家倪云林的筒淡之笔与秀逸之气、米南宫的山水气象也备受陈少梅推崇,使他整个传统期的作品呈现出清劲而不霸悍、高古秀雅而不羸弱的美学特征。

处在传统期的陈少梅一直试图将南北宗融合,从传统绘画内部探索中国画变革的有效途径。也正是由于这种孜孜无怠的探索精神,他的艺术才会卓立于现代画坛,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在民国时期,一些画家主张向西方学习,当时画坛不少画家都讲求中西融合,试图从西方艺术中寻求中国画变革的良方,陈少梅的这种从中国画内部探求变革的做法不免会被人贴上“保守”“顽固”的标签。

2.从传统走向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新社会、新时代,陈少梅的理想等发生了重大转变。同时,他的艺术取向也逐渐变化,他摒弃了以往的某些偏见,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新文艺创作。一方面,他的作品扎根于传统但不再拘泥于传统,而是大胆糅合了一些西方绘画美学思想。《小孤山》是他在这一方面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此幅以赭红色为主调的浅绛山水,画面构图与他以往的作品完全不同,陈少梅将主体物小孤山独立于画幅视点的中心位置,画幅左侧是鼓浪矶,与主山相呼应,用鼓浪矶、两只小舟及远帆突出主体。陈少梅这样安排整幅画面内容,可能是对西方绘画构图形式的借鉴。


7.jpg

小孤山


另一方面,陈少梅开始重视现实生活题材,追求雅俗共赏的美学品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陈少梅笔下的形象多为高士、仕女、观音、罗汉等,画面内容基本不关涉现实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作品中出现了普通农民、孩童形象,画面描绘的也是现实世界的内容。从陈少梅创作中的这些转变,可感受到他积极参与社会改造的用意,更能看出此时他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和对雅与俗的新理解。

因陈少梅的溘然离世,他在传统走向现代的探索之路上并没有走多久,留存下来的这类作品也较少,这对艺术界来说是一种遗憾。也许对陈少梅来说,他的现代变革之路只能是一条未竟之路。


8.jpg


结语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大转型时期,对于坚守传统、将中西融合抑或是全盘西化,很多画家难以作出抉择。从陈少梅的艺术历程可以看出,民国时期,陈少梅选择了坚守传统,精研古法,创作的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审视,大多属于传统中国画。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少梅开始了多种艺术探索,改变了原有的艺术观念,从传统走向了现代,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和新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完成了他艺术历程中的一次伟大跨越。


参考文献:

[1]李蒲星.湖南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杜,2010:11.

[2]何延詰,何厚今.陈少梅[M].石家庄:湖北教育出版杜,2004:7.

[3]张建华.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陈少梅[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7:10.

[4]范曾.众芳所在论少梅[J].收藏家,2000(2):12-16.

[5]万新华.陈少梅绘画研究[J].中国书画,2007(10):24-54.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编辑 │ 冯冬

来源 │ 美术教育研究


0.gif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