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梅从艺历程与美学思想研究(二)

2024-06-08


陈少梅从艺历程与美学思想研究
(二)




文|彭晓智 覃振华



陈少梅


二、关注现实:陈少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艺术变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陈少梅从未画过年画、插图或连环画。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少梅和当时的很多文艺工作者一样,受新的文艺方针的影响,绘画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转变。


3.jpg


1.新文艺方针与陈少梅的现代艺术探索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提出了新的文艺方针,要求新时期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陈少梅身为天津市文艺工会负责人和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带领天津文化艺术界积极响应号召,改变自己的创作方向,使作品能直接反映时代新貌。这一时期,陈少梅创作了连环画《湖南老共产党员孔十爹》《相思树》、年画《采棉图》等。连环画、年画这样的创作形式是陈少梅以往从未涉及的领域,但陈少梅作出了新的尝试。

陈少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艺术探索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前夕,这段时间,他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找寻新的突破口,改变以往的创作方法与思想,以求创作出符合时代主题和审美需求的画作,完成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小孤山》的成功创作为这段探索之路作了最好的总结。

2.陈少梅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心路历程及原因

陈少梅从传统走向现代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心路历程。对于陈少梅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他艺术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他坚守传统,对传统绘画有深入的理解,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传统的。这一时期,他属于传统绘画的捍卫者,力求保持传统绘画的纯洁性,从不进行现代艺术尝试。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陈少梅开始投身于改造社会的大潮,他试图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新时代、新社会的礼赞。在尝试过程中,陈少梅感受到新的形势下需要新文艺,需要跳出传统的圈子,不断接受新艺术和新的表达形式。他不断反思自已的艺术,用极大的勇气作出新的探索,试图在新与旧之间找到平衡点。如,1953年,他创作了《江南春》(图1),这幅作品利用传统青绿山水画法,但在画面上做了一些特殊处理。陈少梅用两点红色突出表现了小姑娘的上衣和院门上写着的“光荣之家”标志,描绘了新时代乡村农忙时节的常见一幕,这是他用传统技法表现现实生活的一种尝试,也是他理解的中国画的新形态。


6.jpg

图1


陈少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之所以会改变艺术立场,探寻适应新时代的艺术表达形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一系列社会变革深深触动了陈少梅,社会责任感使他觉得应该为新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新文艺方针号召艺术家的创作能反映现实生活,能为人民服务。于是,他选择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寻求表现新时代的最佳方式,希望能用手中画笔为社会作一份贡献。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陈少梅一直坚守传统,深研传统绘画的精髓,并在20世纪40年代达到创作的高峰期,创作出一系列古典气息浓厚的优秀作品。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某种风格的艺术创作达到高峰期后,他可能会面临“延续高峰期的风格还是转变风格”的抉择,陈少梅也不例外,而他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选择了转变风格。


4.jpg





编辑 │ 冯冬

来源 │ 美术教育研究


0.gif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