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梅从艺历程与美学思想研究(一)

2024-06-08

陈少梅从艺历程与美学思想研究
(一)


文|彭晓智 覃振华


摘要:陈少梅在中国现代画坛一直以北宗南风、北派山水画家而著称。但纵观他的从艺历程会发现,民国时期,他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积极捍卫者,在创作中忠实地尊崇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孜孜不倦地尝试着南北宗的巧妙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新社会、新文艺思想的彩响,他改变了艺术取向和创作方法,在追求传统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西方绘战美学原理处理画面,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蜕变。


关键词:陈少梅 传统 现代 美学


近代以来,中国美术界慢慢兴起求变、求新之风,特别是康有为提出中国画改良论、陈独秀喊出"美术革命”的口号后,这股风气迅速蔓延,很多美术家都试图探索出拯救中国画坛的良方。如:部分留学欧美的激进派美术家希望借助西方美术振兴中国现代画坛,提出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艺术主张,这一派以徐悲鸿、林风昵等画家为代表;深入研习中国传统绘画的画家,则坚持从中国画的源头找出口,求得自身的蜕变,这一派以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金城及其弟子为代表[1]。

由于激进派与传统派画家选择的艺术探索之路相同,两派的竞争与论战也成为必然。自20世纪20年代始,两派画家逐渐形成各自的阵营,特别是北京画坛,激进派画家在蔡元培等人的推崇提携下势力日益壮大,而反观传统派画家,他们不免会被人贴上保守的标签,虽在民国时期影响甚巨,但难以与现实紧密联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后期的发展。


陈少梅


文章试以传统派画家陈少梅(1909—1954)一生的艺术探索为切入点,梳理其在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两个时间段进行的艺术抉择,总结他在不同阶段尊崇的不同绘画美学思想。之所以选择传统派画家陈少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如下原因。第一,陈少梅在中国现代画坛一直以北宗南风、北派山水画家而著称,他的艺术成就在当今学界得到了充分肯定,有学者对其作品进行过系统研究。如,何延詰、何厚今合著的《陈少梅》一书详细介绍了画家生平和艺术历程,另外还有史亚琪的《陈少梅绘画艺术论》、万新华的《陈少梅绘画研究》等学术论文系统梳理了陈少梅的绘画艺术和作品风格,但对于艺术家为何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艺术样式、持不同艺术立场等问题,学界很少有人进行详细的整理和研究。第二,陈少梅的艺术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尽管由于他的早逝导致其在现代艺术道路上的探索相对有限,但人们还是能从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所做的种种转变中看出此时传统派画家的境遇。第三,陈少梅一生交友甚多,是湖杜画会天津分会的主要负责人,另外,他还积极从事美术教育活动,因而受其影响的美术家不在少数,研究他可以辐射到当时很多传统派画家。


1.jpg


一、守望与坚持:陈少梅在民国时期的艺术立场

1.拜金城为师

1923年,15岁的陈少梅拜金城为师,并加入了其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金城虽曾留学英国研习法律,是较早一批接受西方教育的有识之士,但西方艺术思想对其影响不大。留学回国后,金城创立中国画学研究会,致力于培养中国画专业人才,在教学思想上提倡以临摹入手,强调"精研古法”,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捍卫者也[2]。陈少梅随金城学画四年,尽管陈氏的艺术风格与

金城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金城的艺术主张与教育思想对陈少梅影响较大。特别是在临摹方面,陈少梅崇尚摹写北宗画,更确切地说是南宋院体画的做法应大半源自金城。


2.jpg


2.陈少梅与湖社画会

金城去世后不久,其子金开藩为延续父志,成立湖社画会,陈少梅当时是湖社的骨干成员。湖社完全承续了中国画学研究会“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宗旨,进一步推崇金城的画学主张。湖社在成立期间举办了多次中外美术交流活动,促进了国外人士对中国画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交流的日益增多,陈少梅的绘画艺术也渐渐被众多海外人士认可。湖社画会先后培养了弟子四百余人,每年都会定期在中央公园举办画展,除此之外,还多次赴外地举办邀请展、赈灾义展等展览会。1930年,湖社在天津举办展览会,深受天津画家的欢迎,陈少梅的作品也备受青睐。因此,湖社决定在天津成立湖社分会,安排惠孝同和陈少梅前往主持会务。

3.陈少梅在天津的艺术与教育活动

在天津生活的二十余年间,陈少梅的艺术创作步入成熟期。可以说,陈少梅一生中的大多数精品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如,《西园雅集图》《桃花源图》《观瀑图》等作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梳理陈少梅这一阶段的作品可以发现,这些作品无论从创作手法还是创作内容看,都属于传统的中国画。如,他于1945年创作的《西园雅集图》从主题的选择到构图、笔法的处理等方面都借鉴了古代的同类作品,画面营造的雅致氛围也是传统士大夫喜好的。虽然此时陈少梅的作品属于传统类型,但他并非抱残守缺、顽固不化地守旧,而是一直在寻求中国画的变革,只是他认为变革之路应该深入中国画内部探寻,于是他从被贬斥的北宗绘画入手,试图兼融南北,消除人们对中国画的固有南北偏见,进而融合各自的优势,激发中国画的发展活力。

陈少梅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与兼融南北的艺术风貌,在天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社会影响力较大。同时,湖社天津分会在陈少梅的主持下迅速发展壮大,会友日增。陈少梅主要教授人物、山水、花卉等课程。1937年之后,陈少梅单独开设画社授徒,授徒地点设在自己家中,将画社命名为“陈少梅画社”,先后收入的弟子有孙天牧、韩百里、张慎言等,为天津培养了不少的优秀美术人才。在教学方法与理念上,陈少梅继承了金城的思想,注重临摹和传统绘画,要求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3]。





编辑 │ 冯冬

来源 │ 美术教育研究


0.gif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