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汉印 孙晓涛
结语
金城是位天才型的艺术家,且对书画篆刻艺术又能勤恳付诸实践,因其英年早逝,使他的书画篆刻艺术并未能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层面。对于金城,陈传席先生评点的很到位:“可惜,金城去世太早,尚未到'知天命’之年,他的'法于古法化于造化’的创新小试,虽然可贵,但并非太成功。他师法传统虽能神形俱逼真,但似乎还是临摹,没有创造,而且他的作品也并非太多。数十年过去了,画家们见不到他的作品,见到的,又都不十分惊人。所以,就渐渐淡忘了,有的根本不知道他。但是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学者都知道金城,他在美术史上曾起到过重要作用。”
尽管目前学界中围绕金城的有关生平,尤其是金城留洋的时间、就读的学校、所学的专业等问题,还存有争议。经学者陆剑考证,金城的留洋时间应为“1902-1905年”,就读学校应为“King's College”,所学专业应为“政法”,其留学性质应为“游学”。可以想见,对作为游学的旁听生的金城来说,留学英国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的说法很难令人信服。笔者认为,对于金城来说,是否真的拿到“法学博士"学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生前所开展的对中国画技艺的传承所作的切实工作与一系列的美术活动,为近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作了基础性的铺垫工作,在近现代绘画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所有这些远比其获得单纯的“法学博士”学位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编辑 │ 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