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法学博士”金城及其书画篆刻艺术(五)

2024-06-08
清末“法学博士”金城及其书画篆刻艺术

文|郑汉印   孙晓涛



未命名_副本.jpg


金城也精于篆刻,他很早就收藏古印和明清流派印章,曾集有古印谱录。据韩天衡先生《中国印学年表》中载记金城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民国9年(1920年)间,共集纪年印存46册足见其用力精深。此外,金城还与印坛名朽亦如吴昌硕、王福庵、丁辅之、赵叔孺、齐白石、陈师曾等,皆有交往。




除了丰富的藏印、朋辈师友间的相互影响外,金城也花过大量精力进行篆刻实践。关于金城的篆刻艺术,清末著名政治家、实业家、收藏家张骞曾著有《归安金巩伯城印谱辞》来盛赞金城的篆刻艺术,诗云:“金生清妙才,篆刻蓄天分。辨体向平直,运锋量迟迟。窥觑古人处,不许俗情趁。为我治五石,兼示尝所应。汉白与元朱,佼佼各自胜。骋足得夷途,安心究归命。博弈未云贤,鼎钟且当奋。稽留与龙泓.漫然足茅劲。”由张赛的诗中,可知金城的篆刻曾师法龙泓。此处的龙泓当指清代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丁敬擅长切刀,印风苍劲质朴,居“西泠八家”之首。《民国篆刻艺术》一书中称金城的篆刻“崇尚汉人法,于汉官、私印涉及甚深。后取法赵之谦,章法颇有画意。《藕庐印存》收录了金城于1917年正月至1918年12月所刻的自用名印闲章仅4方,此印存主要收录了金城四十至四十一岁两年间所治五十三方印,其中47方均有边款朱、白文印各居其半,大多为同仁、方家及亲友所刻。从金城的印谱可以发现其印风主要取法汉印,并于邓石如篆刻也较为用功。随着收藏古印的增多,金城融会皖派、浙派篆刻艺术,而“治印取法广而风格多样,有仿三代文字、仿秦印、仿汉印、仿松雪翁法、仿完白山人法等多种其中尤以仿汉印居多。仿汉印有:仿汉官印、仿汉封泥、仿汉碑额篆、仿汉铸印、仿汉洗文、仿汉蛮夷印等多种。”金城在用字安排上用意甚多,疏密有致,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或许受到赵之谦边款篆刻艺术的影响,金氏的边款也尤具艺术特点,其充分发挥其书法功力,真行隶、篆皆能刻人边款。金城所刻边款内容.涵盖生活方方面面,具有丰富的生活情趣,如金城在其孙女将生时所刻制的边款:戊午腊八瑞孙女将生,坐待试啼,时逾夜半,偶检完白山人印存,意有所会,遂走刀成此,刻竣正闻呱呱坠地之声也。此外,金城的篆刻边款多长文赏其字、味其文诗文辉映,时有佳趣,能给人以无穷的艺术享受。又如“石梅花厂”白文印边款云:“杭州市上获石子如拳,有纹老干横枝,繁花疏影,天然毕肖。铭曰:'石中孕梅,灵仙胚胎,澄观自得,水流花开’。归安金城自镌石梅花厂印并记。”金城信手刻来,天趣自然。







编辑 │ 冯冬



0.gif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