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鹏
三、诗词。这是中国画家的传统必修课。虽然从月刊所刊登的成员作品来看,大段题跋并不多见,但是湖社依然注重这方面的修养。月刊曾连续刊登寿石工的《词学讲义》,教授作词的方法,并开列历代词人列表以供研究。另外,早期曾全文刊登金城的《藕庐诗草》、《拓印图卷题咏记》。《藕庐诗草》是金城的题画诗词,散见于他的画作之中,“(金城)卒后其门弟子结湖社,为集,刊《藕庐诗草》、《北楼论画》,以永其传”,[8]之后又由《湖社月刊》连载。从中可一探金城的画学主张,还可以了解他生前的交游情况。
四、文博、鉴赏类文章。这类文章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学术价值较高。
五、画论。其中包括美术通史、断代史和专题史、画家年表、画作目录、历代书画理论和技法,美术通史有王拱之的《中国美术史讲义》(未刊完)。金潜庵的《略述绘画源流》《四朝画史辑要》。以及佚名的《日本画之沿革》等。断代中和专题中的数最较多,其中有陈师曾的《清代山水画之派别》《清代花包画之派别》《中国人物面之变迁》,贺履之的《论中国山水画之派别》。寿石工的《篆刻学讲义》《书学讲义》。李濂的《宋面与元画》,石湖的《画尘杂记》,林竖之的《唐画之变迁》等。其次。广东番禺沈世良的《倪高士年表》较为突出,这篇年表在整个月刊中所跨期次之多仅次于金城的《画学讲义》,所用字号与金城文章字号相同,说明月刊编辑者对这篇文章的重视程度极高,年表记述了倪瓒的生平活动,均有较为详细的考证,是民国早期研究元代画家不可多得的资料。另外,还有庞莱臣的《虚斋名画录》、金潜庵的《唐宋元明名画展览会出品目录》等,为研究民国时期古代商作流向提供了参考。
由于湖社是一个以“保存固有之国粹,发扬艺术之特长”为宗旨的中国画社团,《湖社月刊》又是一本以“维持古文化,交换新智识为主”的刊物。因此对于古今中国画技法与理论研究极为重视,书中刊载这类文章五十余篇,会内外作者比例均等。纵观这些文章,在技法方面涵盖了工笔和写意,比如金城的《画学讲义》、李若昌的《闲窗论画》、冠道人的《梦潭画理》、佚名的《忆杏庐谈艺》等,此外,还有清代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全文。绘画题材涉及山水、花鸟、人物、界画、草虫等画种。金潜庵的《画学浅识》,胡佩衡的《中国山水画点苔法》和《绘事答问》,汤定之的《谈话笔记》等,都是针对某一题材而作的论文。《湖社月刊》还开辟了“雪景”和“画马”这样的专题研究。第27册设专题研究画马,除选登古今画马作品外,还刊登陈梅湖的《画马我见》,谈自己对画马的研究与心得。雪景山水专刊刊登了《立庵随笔》(雪片)《雪景画法之研究》等文章,从画家自己的实践出发谈画雪的方法。此外,月刊还对特殊画种及有关内容加以讨论,如林彦博的《续指头画说》论述这一画种的技法和意境,拯冬的《装潢杂谈》谈绘画装裱,于非闇的《负暄续录》专谈绘画用毛笔。吴迪生的《内廷御制印泥治法及收藏用法》谈印泥的制作方法及用法。
《湖社月刊》刊登的有关绘画理论的文章数量最多,新旧观点兼顾,会外作者较之会内作者多,涉及面广,文章质量也比较高,专业研究较为精深。其中有邓以蜇的《国画鲁言》、林纾的《春觉斋论画》、贺履之的《论中国山水画之派别》、乌以锋的《石涛画语录解》等,另外也刊登了金城、陈师曾的数篇论文。出于湖社成员的画论著作,除了金潜庵、胡佩衡、惠孝同等几个骨干成员篇数较多外,其他成员文章较少,不免令人遗憾,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文章中窥得他们与金城的师承关系,以及在艺术主张上的异同。
来源 │ 美术观察
编辑 │ 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