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中见笔笔含墨 黑墨团中天地宽——浅谈焦俊华的焦墨艺术

2024-06-08

墨中见笔笔含墨 黑墨团中天地宽

——浅谈焦俊华的焦墨艺术


文|肖红


天津美术学院老教授焦俊华早年随著名山水画家刘子久先生进修中国山水画,打下了扎实的山水画基本功力,后专心于焦墨山水画的创作与研究,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画风,在焦墨山水画领域独树一帜、影响巨大。


1.jpg

山径


焦俊华教授的焦墨山水画用笔苍劲有力,墨焦而不燥,色黑而不枯,整体看,作品雄浑博大、缘物寄情、纯朴苍厚,深受业界好评。


2.jpg

石潭


谈起焦墨山水画与一般山水画的不同之处,焦俊华教授认为,焦墨山水画有其独特之处,中国画因为水的注入,用墨有浓、淡、干、湿、焦的墨色变化,也就是常说的“墨分五色”,“五色”实际讲的是“多”的意思,而研好后不调水的墨被称为焦墨。焦墨画与水墨画的创作过程不一样,因为焦墨没有水的注入,所以空间处理上不能以浓淡为之,画面空间只能用墨的干湿、虚实、断连、疏密等节奏变化来控制。水墨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擦、点、染,讲究的是水墨的变化;而焦墨的基本技法是勾、皴、擦、点和“渴染”(介于擦染之间不见笔痕的画面气氛),是不注入水的。古人如此表述“渴染”:湖笔秃颖,苍墨笔笔勾起。焦俊华教授说:“我画焦墨山水,见笔的叫‘皴’,不见笔的叫‘擦’,然后再‘点’,介于擦与皴之间的用笔为‘渴染’。单用焦墨一个墨色就要把远近、虚实以及立体空间关系都表现出来,这是比较难的,难就难在一个墨色里体现大千世界万物万象。焦墨山水画家要善于运用矛盾因素,要对画面节奏、韵律的把握更敏感、更精准。”


3.jpg

嶂岩胜境


谈起画焦墨画的体会,焦俊华教授说:“用墨的时候不要总去蘸墨。总蘸墨,墨很湿,反而画不好,越是把墨快用没的时候越好表现,墨彩的表现力也越丰富。这时候,你往哪里皴、擦都适合,也比较协调。”

焦俊华教授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充满着无限热爱之情,他曾遍寻中华名胜古迹,积数十年之功出版了《中华胜境》《中国之塔》等多部著作。行万里路而汇聚广博心源,这使他在焦墨山水画的创作中,信笔写就万千世界。


4.jpg

剑峰插云


纵观焦俊华教授的焦墨山水画,有许多可贵之处。首先,焦俊华教授具有丰厚的传统功力基础。他曾系统地学习中国山水画技法和创作理论,后经多年的创作实践,为之后的焦墨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焦俊华教授的焦墨山水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与他常年坚持写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再次,焦俊华教授的焦墨山水画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有的艺术特色。这与他多年的教学实践是分不开的。他曾教授绘画透视,对画面空间的处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并且常常借鉴其中原理运用到焦墨山水画创作中,成就了既有艺术实践又有理论支撑的科学的焦墨山水画创作体系。(附图为焦俊华作品)


焦俊华,1932年生,河北赵县人。195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曾任天津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顾问、天津湖社画会顾问。








来源 │ 中国书画报

编辑 │ 冯冬



0.gif






1.jpg
天津湖社官方网站


2.jpg
天津湖社微信公众号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jpg
天津湖社今日头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